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三日電 今年是中國科學院建院六十周年,官方媒體今天全文刊播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的講話:“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文章強調,要使中國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須有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有一支富于創新的人才隊伍,這是中國發展的后勁之所在、力量之所在。
溫家寶在講話中回顧了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他說,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黨和政府始終把科技擺在重要戰略地位。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到“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獨立自主地建立起現代科學技術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科技發展道路。“兩彈一星”奠定了中國尖端科技基礎和大國地位;陸相成油理論甩掉了中國“貧油國”的帽子;雜交水稻成為滿足中國糧食需求和促進世界谷物生產的“金鑰匙”;載人航天成功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我們在許多重要科研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有影響的科技大國和經濟大國。歷史告訴我們,科學技術決定民族興衰和國家命運。
溫家寶說,中華民族有史以來就是富于創造的民族。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贊揚說,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改變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遺憾的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近代中國屢次錯失科技革命的機遇,逐步從世界經濟科技強國的地位上淪落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中國再不能與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須密切關注和緊跟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贏得主動、有所作為。
溫家寶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短期的困難和長期的矛盾交織在一起,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任務越來越艱巨,資源環境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只有加快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我們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因此,在經濟積極向好的趨勢得以鞏固的時候,應該而且必須開始考慮長遠的事情。長遠的事情是什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科技和教育。
溫家寶強調,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創新,推動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提供新的增長引擎,使經濟重新恢復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率先復蘇并走向繁榮。
溫家寶說,怎樣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是我最近一個時期重點調研和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我覺得,戰略決策、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產業化這四個方面的儲備決定著未來。我們已經作出并將繼續完善戰略部署。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戰略目標,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方向,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逐步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這些前瞻性、戰略性和全局性安排,體現了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方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