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要貫徹和體現具有世界眼光的要求。我們黨是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時代條件下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肩負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我們不可能關起門搞建設。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當代中國的前途命運已經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如果我們對世界發展大勢認識不清,甚至茫然無知,就難以把握時代的脈搏,我們的事業就難以有新的開拓。要清醒地看到,我國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長期占優勢的壓力,國際上綜合國力競爭更趨激烈。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要牢牢掌握加快我國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具有寬廣的視野。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堅持以黨的基本理論為指導,多掌握一些國際問題的基本知識,多了解一些國際社會的基本情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努力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相互聯系中把握發展方向,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從國際國內因素的綜合作用中掌握發展全局,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戰略性和前瞻性。
第三,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要貫徹和體現善于把握規律的要求。善于把握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具有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和必然趨勢。任何政黨要取得執政成效,都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中國共產黨執政也不例外。共產黨執政規律,就是共產黨執政后必須遵循的、反映黨執政本質和必然性的法則和客觀要求,包括共產黨在執政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略,應該采取的執政體制和執政方式,應該鞏固的執政基礎和執政資源,應該創造的執政條件和執政環境等等。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全面論述了戰爭規律、革命戰爭規律和中國革命戰爭規律及其相互關系。而政黨執政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也是相互聯系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就要圍繞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著眼于我們黨長期執政、在復雜環境下執政,科學總結世界上各種政黨執政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的實踐和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科學總結我們黨執政60年來的寶貴經驗,從中獲得規律性認識并運用于黨的執政實踐中,使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中貫徹和體現善于把握規律的要求,還要著眼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引導黨員、干部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精神,始終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始終堅持想問題、辦事情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斷增強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第四,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要貫徹和體現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富有創新精神是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具有的理論品質和政治勇氣。改革創新是當今時代精神的核心,是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一個根本要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任何一個政黨,無論實力多強、資格多老、執政時間多長,如果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進取,其創造力就會衰竭,生命就要停止。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大量新的難題需要我們去破解、新的挑戰需要我們去應對、新的風險需要我們去化解。在充滿希望和機遇、也充滿挑戰和考驗的未來征途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必須一如既往地堅持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滿、永不懈怠,不斷以新的理論、新的經驗、新的方法切實推動黨的建設,使我們黨在與時俱進中始終保持和發展先進性;必須教育和引導黨員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創新意識、煥發創造激情、激發創造活力,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解決前進中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根本方法來把握,作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動力來運用,作為共產黨人不變的精神價值來追求,不斷以新的認識、新的思路、新的舉措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三、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要著力點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工作千頭萬緒,必須突出重點。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四項任務,這應當成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要著力點。
第一,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深入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問題,總結中國的獨特經驗,形成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使之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吸收新的時代內容、科學回答時代課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簡單質樸的語言講清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說明白,使之更好地為廣大黨員和人民大眾所理解、所接受。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核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過反復探索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體系,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指引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總結國內國際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指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偉大成就。
當前,我國正處于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我們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進一步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的要求,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和時代特征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發展大勢,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準確把握改革發展實際,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第二,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一項戰略任務就是組織和推動黨員、干部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系統學習,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真學,就要真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思想武器來學習,緊密結合工作和思想實際自覺主動地學,認真踏實地學,帶著問題學,持之以恒地學。真懂,就要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意義、時代背景、實踐基礎和歷史地位,真正把握這一理論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觀點,深刻理解這一理論體系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內在關系。真信,就要深刻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的歷史真理,進一步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自覺地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終身奮斗目標。真用,就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把學習理論同研究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本地區本部門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切實把黨的政治理想、政治路線、政治主張內化為增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陶冶道德情操的自覺行動。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關鍵是個“真”字。只要廣大黨員、干部做到這個“真”字,理論武裝工作就能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任務就能扎實向前推進。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按照黨的十七大部署,從2008年9月開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三批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這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現在,前兩批學習實踐活動已先后告一段落,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主要在城鄉基層單位開展,目前大多數單位陸續轉入分析檢查階段。下一步,主要是繼續按照中央提出的“黨員干部受教育、人民群眾得實惠、科學發展上水平”的總要求,扎扎實實抓好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確保實現“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加強基層組織、促進科學發展”的目標。與此同時,堅持前后銜接、上下聯動,抓好前兩批參加單位特別是第二批參加單位整改任務的落實,認真總結學習實踐活動經驗,建立和完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長效機制,努力形成有利于學習研究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政策導向、輿論導向、用人導向和體制機制,推動各級黨組織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強堡壘、黨員干部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骨干力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