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新加坡落下帷幕。今年是APEC從1989年成立至今的第20年。
20年風雨歷程。如今,APEC已成為亞太地區機制最完善、層級最高的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貿易增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均超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亞太地區也成為全球最富經濟活力的地區。
回首20年,有哪幾個關鍵詞可以總結,又意味著哪些新動向?昨晚,記者連線眾專家。
關鍵詞一:APEC大家庭
APEC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末,冷戰結束后,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迅猛發展。
1989年,在澳大利亞倡議下,APEC第一次部長級會議召開。1993年,APEC成員領導人在美國西雅圖首次召開非正式會議,提出建設“一個基于開放態度和伙伴精神、由亞太各經濟體共同組成的大家庭”。
中國前APEC高官王嵎生昨夜向記者表示:“雖然當時對于什么是APEC大家庭精神還來不及討論,但是已經奏響了前奏。”三年之后,在菲律賓蘇比克灣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領導人提出“亞太經合組織方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其基本方針就是:承認APEC成員的多樣性;容許靈活性和漸進性;遵循自主自愿和協商一致的原則;共同制定戰略目標,每個成員按照自己的國情制定達標路線圖。“這對于本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和平和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王嵎生說。隨后在1997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進一步肯定了APEC是新形勢下經濟合作的全新方式。
上海交通大學環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昨夜向記者介紹,各國對于現今的“APEC大家庭”有三種不同的主張:一是“10+3”模式,即東盟十國以及中日韓三國的組合,這要求整合三個“10+1”;二是“10+6”模式,即東盟十國、中、日、韓以及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的組合;三是所謂“亞太共同體”模式,美國希望能夠多參與亞太地區的事務,有更多的發言權。王少普表示:“這三種不同的模式,反映的是亞太地區不同國家和經濟實體的利益。”
“在新時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所強調的合作共贏、和諧發展、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模式多樣化等,正是對于APEC大家庭精神的堅持和發展。”王嵎生說。
“APEC大家庭”,強調著各成員的多樣性,既有大國又有小國,既有發達國家又有發展中國家,發展模式也多種多樣。
“APEC大家庭”,20年從始而今,正被賦予新的內涵。
關鍵詞二:貿易投資自由化
如果說“APEC大家庭”反映了20年前APEC成立之初所提兩大基石之一的“一體化”問題,那么另一個關鍵詞便是經濟貿易上的“自由化”。
“‘貿易保護主義’在國際問題中向來是很重要的問題,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貿易保護主義,使全球經濟緊縮,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王少普介紹,“上世紀80年代,日本和美國貿易上的摩擦,給彼此經濟帶來很壞的影響。所以,APEC組織一直致力于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
1994年,APEC成員領導人第二次聚首時,確立了“茂物目標”,提出發達成員在2010年前、發展中成員在2020年前實現“自由、開放的貿易與投資”。這是APEC發展的里程碑。為實現“茂物目標”,APEC決定以單邊主義和集體行動相結合的方式加以落實,并確立了“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技術合作”兩個輪子共同前進的方針。
“這是從戰略上對于亞太經濟合作進行的引導。盡管APEC從成立之初,各成員經濟規模、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卻找到了‘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這一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理念,為所有成員經濟增長和繁榮作出了貢獻。APEC方式是新形勢下國際經濟合作的全新方式。”王嵎生說。
貿易投資自由化的發展,反映的是亞洲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是APEC20年發展的線索。這次的金融危機更讓亞太地區各個國家意識到加強區域合作的重要性,更需要重視貿易投資自由化,成立“亞太大家庭”來共同抵御危機、共同進步。
在APEC21個成員間,既有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也有像中國以及一些東盟成員這樣的發展中經濟體,兩者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實力存在很大差異,但這種差異恰恰為各成員間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昨天會議結束時發表的《新加坡宣言》提出,將進一步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這是APEC未來努力的一個重要方向。
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一直是亞太地區、甚至是全球各國不懈努力的目標。“貿易保護主義并不能持久,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注定各國之間互相需要。”同濟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朝鮮半島研究室主任崔志鷹說。
關鍵詞三:獨特的機制
昨日電話接通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室副主任龔克瑜答記者問舉出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開放與包容”。她說:“APEC會議具有開放和包容的特點,為領導人的非正式會晤創建了一個良好的對話平臺。”
20年來,自主自愿、協商一致的合作原則,也是APEC得以成功的重要方面。專家分析,正是由于各成員情況千差萬別,所以不能過分突出“強制性”、“有約束力”等強求性字眼,這樣反而影響合作的效果。相反,在突出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確定被各成員廣泛接受的目標、行動框架和遠景方案,執行起來更富成效。
“APEC這樣的多邊貿易機制,在國際組織中是比較普遍的。它的獨特性在于其松散,它采取自主自愿、協商一致的合作方式,會議最后文件不具法律約束力,各成員僅在政治上和道義上有責任盡力予以實施。而這樣的組織,隨著中國的崛起和亞洲經濟顯現的復蘇希望,擴大了影響力。美國和日本對APEC也愈發重視。”崔志鷹認為,任何組織成員之間都是“和而不同”的,彼此間必然會有許多難以解決的矛盾,要實現“一體化”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可喜的是我們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昨日接受采訪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組織與國際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宏源則向記者表示:“APEC成員中有發達成員,也有發展中成員,各國如何在金融、資源、節能減排等諸多問題上,協同彼此內外政策,避免無序競爭,在協商調和的過程中,向著團結一致的方向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正如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APEC領導人會議周期間所說,APEC的一個成功之處是很好地處理了成員間的分歧。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中,APEC成員盡管存在一些分歧,但注重突出彼此關系中的積極方面,這為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關鍵詞四:中國因素
自1991年中國加入APEC以來,APEC便成為中國與亞太地區其他經濟體開展互利合作、開展多邊外交、展示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舞臺。隨著中國的發展,APEC更加重視中國的聲音,重視中國為APEC發展所作的努力。而在王少普看來,亞太地區經濟的發展史,也可以看作亞洲新興國家經濟崛起的歷史,“這包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亞洲四小龍’1960年代到1980年代經濟飛速成長。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經濟騰飛,更進一步帶動了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區域經濟進一步合作和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應該說,在引導亞太經貿合作,營造APEC大家庭精神上,中國功不可沒。”王嵎生表示。
中國的發展需要APEC———亞太是中國開展對外經濟貿易的主要地區,中國對外貿易的大約70%、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70%以上來自APEC成員,中國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區域經濟。崔志鷹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區域經濟之間的合作,我國還面臨產業升級、環境保護等很多問題。中國經濟迅猛發展時,更需要向區域各國尋求幫助,實現共同發展。
APEC的發展也日益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秘書處總干事戴昭安指出,中國在APEC內發揮著極具建設性的作用,為反映發展中國家問題和呼聲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在2004年智利圣地亞哥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宣布,中國將成立亞太財經與發展中心;在2006年越南河內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胡錦濤主席提議成立亞太經合組織港口服務網絡;在2007年澳大利亞悉尼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胡錦濤主席提出的“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絡”倡議得到各方一致支持……
“隨著2001年APEC會議在上海召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和責任。”龔克瑜說。
亞太經合組織(APEC)秘書處早前公布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自1989年APEC成立以來,其區域內貿易增加了5倍,區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與此同時,APEC成立20年來,APEC成員體之間的關稅也大幅下降。”王嵎生說,“大幅度削減關稅,對于貿易的促進顯而易見。APEC雖然沒有約束性的協議,但對成員間貿易的影響不亞于自由貿易協議,APEC成員正享受著事實上的高度區域一體化的好處。”如今,APEC區域內貿易占APEC貿易總量的比例已達67%,遠高于歐盟區域內貿易。
回望20年來路,APEC已成亞太地區機制最完善、層級最高的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貿易增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均超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APEC經濟總量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54%,貿易總量約占世界貿易總量的44%,被稱為“半個地球的會議”。
站在“20”的門檻上,APEC未來之路,任重而道遠。(記者 周楠 見習記者 孔令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