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關于貪污賄賂罪定罪量刑標準是否需要進行調整的話題,因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在中國人民大學的一次講演,再度引發社會熱議。張軍認為,我國刑法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5000元以上構成犯罪的起點定罪量刑標準,已經不合時宜,應當及時加以修改。他說:“貪污賄賂案件起刑點應隨經濟發展而調整,具體刑罰和涉案數額的相對關系要更加明確,甚至延長一些嚴重經濟犯罪刑期,落實刑法總則規定的罪刑相當原則。”他還透露,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許多涉案金額為幾萬元的案件,并沒有被移送到法院。但一旦移送過來,法院又得依法判處。很顯然,這反映出司法機關(特別是法院)在當前懲治貪污賄賂犯罪實踐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也顯示出檢察機關并沒有依法將所有符合法定標準的職務犯罪都移交到人民法院進行審判,而是做了自我內部“消化”處理。
實際情況,可能也大致如此。筆者曾經在參加地方人大、政協“兩會”審議“兩院”報告時,也驚奇地發現,全市檢察機關查處國家工作人員貪污賄賂的“大案”(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比例,竟然高達85%以上,不少基層檢察院的案件統計數甚至都是百分之一百。對此,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同樣發出過反腐敗不能“抓大放小”的呼聲,當然也對司法機關(特別是對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各級人民檢察院)自身不能嚴格依法司法,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因此,張軍感嘆“這本身就缺乏社會公正性”,可謂是一針見血,也道出了當下反腐敗司法工作的某些頑癥。
當然,發現了病癥就必須開出藥方,而且需要對癥下藥。但恕我直言,在這一問題上,我們卻是“找準了毛病、抓錯了藥”,并且多少有把司法中存在的問題導向立法的嫌疑,似乎還存在著某些為執法不嚴、司法不公開脫“罪責”的意味———張軍最終提出了貪污受賄5000元以上構成犯罪的起點定罪量刑標準已經不合時宜,需要“水漲船高”普遍提高定罪起刑數額標準的建議。而反觀現實,在我們的政治生活中,其實,并沒有出現什么“水”的“漲”勢,應該也不存在需要順勢提高“船位”的問題。
大家應該都知道,在許多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并沒有像我們國家這樣的存在違法(違紀)與犯罪界限的明確劃分———在很多西方國家,“犯罪”其實就是“違法”的代名詞。這種公眾理念、制度設計和司法習慣由來已久,并且與一個國家的人權觀念、犯罪概念、司法傳統和社會負擔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它們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或者可以馬上改變的。因此,類似于貪污受賄這樣的財產型職務犯罪,在我國的法律或者實務中,一直就有直接影響定罪量刑的一定財物“數額”或者情節的明文規定。也就是說,達到法定數額、情節標準的,就要定罪處刑;尚未達到的,則留待作為普通違法或者違紀事件給予處理。而中央高層和民眾不斷發出的對腐敗官員的強烈不滿,以及社會對腐敗現象的“零容忍度”呼聲,已經清楚地告訴人們,確定貪污賄賂定罪處罰的最低標準,已不是一個單純的財物數額(價值)高低計算的問題,“數額”標準是不是馬上進行調整,也不再是一個經濟數量劃定的技術標準問題,必須充分顧及遏制貪污賄賂行為的刑事政策和民眾反腐敗的政治要求。
如果由于一些地方司法機關超越法定標準,不嚴格依法制裁貪污賄賂的腐敗官員,我們的法律就要順勢“漲價”(提高構成犯罪的數額標準),那勢必會令社會公眾對中央進一步加大反腐敗力度的政策和社會動員產生懷疑,也必然會帶來廣大民眾對司法機關崇尚法治、嚴格執法職業操守的不信賴,最終,我們將失去支持懲治貪污賄賂等腐敗現象的堅強社會基礎,其長遠危害,真的不容忽視。游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