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技術領先,防止技術突襲,是軍事技術競爭永恒的主題。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與融合,為軍事大國謀求技術優勢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在航空航天領域,空天一體技術的發展格外引人關注。
空天一體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于空天一體飛行器。早期,美國人曾提出過空天飛機的概念,目前世界空天大國主要集中于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探索研究。
空天一體飛行器的技術特點
一般認為,空天一體飛行器在情報偵察、信息中繼、火力打擊、預警指揮、空天運輸、空間發射回收等方面都具有潛在軍事用途。但是,認真分析之后不難發現,在上述方面,不分具體情況一律采用空天一體飛行器絕非明智之舉。
以預警監視和信息中轉為例,選擇空天一體飛行器可能就不如采用人造地球衛星更適宜。其一,如果采用人造地球衛星,只要將其準確送入預定的地球同步靜止軌道,星上系統便可以很好地完成預定任務。而采用空天一體飛行器,則限制了其機動能力的發揮。其二,如果通過衛星組網,可以實現更大范圍的區域監視和信息中轉。而將空天一體飛行器用于組網,則顯然是一種極不恰當的選擇。
確定空天一體飛行器的軍事用途,不僅需要考慮技術上能否實現,而且應當考慮是否比采用其他手段更好。美國空軍少將G.博伊德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今天我們在空中遂行的多數任務,未來將能夠從太空中遂行。但是,我們不能僅僅為了說明我們有能力這樣做,就轉到太空遂行這些使命。隨著技術的發展,如果這些技術能夠更加有效地、高效率地并且以更低的費用從太空中遂行這些使命,那么,我們就必須這樣做,而不管這些使命具體是什么。”這里,博伊德提出了一條準則,就是:不僅能夠,而且更好。盡管博伊德所針對的是空軍使命任務由空向天擴展的問題,但是其所提出的判斷準則,對于空天領域的手段擴展問題也應當有所借鑒。
與其他航天飛行器和普通飛機相比,空天一體飛行器具有雙重特點,可靜可動。相對于普通衛星,空天一體飛行器具有更大的使用靈活性;相對于航天飛機,空天一體飛行器具有更低的使用成本;相對于臨近空間飛行器和普通飛機,空天一體飛行器可以達到更高的工作高度和更快的飛行速度。只有能夠充分發揮其自身特點,采用空天一體飛行器才是更好的選擇。
空天一體飛行器的潛在軍事用途
基于以上認識,空天一體飛行器可能適用于空間發射回收平臺、火力打擊平臺、情報偵察平臺、空天運輸平臺。
空間發射/回收平臺。空天一體飛行器作為空間發射/回收平臺,具有更強的發射時效性、使用靈活性和更低的使用成本。目前,空天平臺用于空間發射、回收,關鍵技術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重點需要解決空天一體飛行器自身的技術問題。1990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成功地抓回了一顆重達10.5噸的人造衛星。近年來,美俄兩國都在積極探索航空器用于空間發射的可能性,美國先后利用L-1011運輸機和B-52飛行實驗室承載“飛馬座”航天運輸系統,將重量為347公斤的STEP-1型衛星送上地球軌道。俄羅斯也計劃用米格-31發射小型衛星,基本設想是將米格-31作為向低軌道發射衛星的第一級“可返回式火箭”,目前米格-31已可以將8~10噸的火箭攜帶到20多公里的高度,保證其發射初速達到3000公里/小時。
火力打擊平臺。空天一體飛行器作為火力打擊平臺,既可用于太空作戰,也可用于對空、地、海打擊。近年來,隨著“太空戰”概念的持續升溫,一些新構想不斷涌現。總的看,在打擊手段上,隨著新概念武器走向實用,能束武器、動能武器可能成為空天一體飛行器的優先選擇。在任務范圍上,空天一體飛行器可以依托空天戰場,遂行陸、海、空、天、電全維攻防作戰。相比較而言,用空天一體飛行器仰射或平射擊毀其他航天器,顯然比從地面或同溫層以下空中發射導彈具有更大優勢,也比從固定在軌平臺發射動能或能束武器更具技術簡便性;用空天一體飛行器潛入大氣層攻擊地、海面目標,也比普通飛機更隱蔽、更突然。在使用方式上,由于空天一體飛行器在軌飛行基本不消耗燃料,作變軌飛行和姿態調整時也只需要消耗很少的燃料,因此既可以長期潛伏、隱蔽待命,也可以靈活部署、快速出擊,真正實現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情報偵察平臺。空天一體飛行器作為情報偵察平臺,可靜可動,具有極大的使用靈活性,既可以用于定點偵察,也可以用于預定區域偵察,還可以用于機動偵察。空天一體飛行器融航天飛行器的高度、速度優勢和普通飛機的機動飛行優勢于一體,具有其他偵察平臺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可能對現有偵察平臺構成有效完善和必要補充。
空天運輸平臺。空天一體飛行器作為空天運輸平臺,在垂直方向上將體現出明顯的成本優勢,在水平方向將表現出更大的速度優勢,同時在各個方向都將表現出更大的使用靈活性。□(作者李清為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總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