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離去往往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錢學森留給我們的,是充滿神秘色彩的愛國符號,難以逾越的奉獻豐碑。11月1日,新華社發(fā)表了《“錢老就是我的親人,就是我的恩師”———秘書兼學術助手涂元季緬懷錢學森》的文章,讓筆者對一代大師有了新的了解和認知。除了奉獻和愛國情懷,錢老身上散發(fā)出的人格力量,同樣可敬可學。
做人要真,做學術要嚴。有人把在錢老指導下發(fā)表的論文署上他的名字,錢老回信說:“把我的名字放在文章的作者中是不對的,科學論文只能署干實活的人。”寥寥數(shù)語,彰顯了大師的胸襟和嚴謹。環(huán)顧當下,浮躁盛行、作假歪風成為某些行業(yè)領域的潛規(guī)則,就連曾經圣潔的高校也成為重災區(qū)。近年來,高校學術造假丑聞屢屢發(fā)生,沽名釣譽之徒有之、掛羊頭賣狗肉者有之、金錢權力開路者有之、請槍手捉刀者有之,想想錢老為署名的較真勁,實讓人為當今學術道德的淪喪而悲哀,更感嘆錢老高潔的珍貴。
錢老一向反對人家稱他為“導彈之父”。錢老反復強調,原子彈、氫彈是幾千名科學技術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反對“導彈之父”稱謂,既表明錢老的謙遜,也表明他具有強烈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面對榮譽、面對光環(huán),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定力。錢老反對“導彈之父”稱號,季羨林請辭“國學大師”帽子,大師身上學術操守所散發(fā)的魅力,同樣光彩照人。反觀今天,不少人擠破頭要搞虛名充門面,發(fā)表了兩篇文章,出了兩本書,電視上露了兩次臉,就以“大師”自居者大有人在。如今是一個流行文化快餐的年代,也是一個“大師”貶值的年代。季老錢老的相繼離去,真正的大師又有幾人?
“在任何新的領域,我們都是小學生。”筆者認為,身為學術權威的錢老,如此自謙確實值得許多人躬身自省。人貴有自知之明。可有些人恰恰缺少自知,不懂自謙,一招鮮吃遍天。有的人點評了兩篇三國故事,就敢到娛樂節(jié)目當評委;有的人主持了兩場節(jié)目,就敢到大學任教授;有的官員連會議名稱都沒搞清楚,就敢滔滔不絕發(fā)表重要指示。沒有人是全才,不懂也沒關系,怕就怕不懂的人還要裝懂,最后還要發(fā)號施令就麻煩大了。
錢老看到社會上的腐敗現(xiàn)象時,說“真是心急如火”。一位只能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在風燭殘年之際,依然關注社會腐敗現(xiàn)象,關心國家大事,如果沒有對國家的深厚的感情和濃烈的愛,是斷然不會“心急如火”的。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明哲保身的多了,關心私利的多了,錢老身上透射出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擔當,彌足珍貴令人肅然起敬。
真正的大師,除了事業(yè)的建樹外,還有著崇高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緬懷錢老,仰慕之余有所悟:天才是無法復制的,而世間更多的是凡夫俗子,不可能人人都成大師,但至少可以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有良知有道德的人,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人。我們無法復制大師的學術成就,但可以復制傳承大師的人格,同樣會受益無窮。(海風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