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配套
細則與海洋環境相關的各類法律法規有數十部,但卻難以統一有效地協調區域開發中的各種利益,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可操作性不強
采訪中,一個執法事例讓記者深有感觸:
中國海監南海總隊發現,廣東某制堿公司從2003年至今,在未取得廢棄物海洋傾倒許可證的情況下,每年與海通公司簽訂運輸合同,由海通公司的“海通01”船將該公司生產的廢棄物堿渣傾倒在黃茅島海域。據調查,該公司平均兩天向海洋傾倒1船堿渣,每船運載560噸,每年就向海洋傾倒堿渣約10萬噸。盡管這是一起明知故犯的嚴重破壞海洋環境的違法行為,但南?傟爡s只能依照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對制堿公司處以19萬元的罰款。
“堿渣倒入海水中可導致傾倒區海洋動植物死亡,且使海洋環境長時間難以恢復,對海洋環境的破壞十分嚴重,這樣的行政處罰顯然太輕了!眻谭ㄈ藛T說。
“污染難懲,立法缺失是關鍵!敝袊Q蟠髮W的法學專家認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頒布和實施了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等諸多法律法規,僅與渤海海洋環境相關的國家和地方級的各類法律法規就至少有75部,但卻難以對區域開發中存在的各種利益進行統一有效的協調管理,“主要原因就在于,這些法律法規缺乏與之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可操作性不強”。
“這些法律大都是一般法、行業法,只注重共性普遍的海洋問題,在河流入海污染防治、生活污染、養殖污染等方面規定較為薄弱,甚至存在空白,在海洋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規定也大多不具有可操作性。”這位專家說。
據介紹,目前,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對違法者設置了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種法律責任形式,但實踐中,幾乎是以行政處罰作為惟一的手段。專家認為,主要原因就在于,海洋法律法規對刑罰規定比較籠統,操作性不強,使得執法者在實際辦案中無法參照!昂Q笮姓䦂谭ú块T與司法部門還未建立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所以盡管海洋部門查處了不少嚴重破壞海洋環境的違法行為,但大都沒有相關的移交程序!
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建議,為幫助海洋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準確認定有關違法和犯罪行為,正確運用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手段,對違法行為進行必要的懲治,就要以海洋執法機關管轄范圍為基礎,對海洋行政法律、法規與目前的刑法進行比照和分析,將海洋部門在行政執法中可能遇到的犯罪情況以及相應的法律規定進行梳理,明確罪與非罪的界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予以解釋,規定犯罪的立案標準等。與此同時,要逐步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盡快研究并制訂諸如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細則之類的配套法規,使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從原則、定性規定到具體、定量規定的轉變。
“另外,由于海洋行政執法機關沒有強制當事人接受調查的權力,在查處非法行為時經常遇到執法相對人四散而逃拒絕接受調查的情形,此時執法人員往往束手無策。如果能夠取得公安邊防部門的配合,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此外,海監還應取得環保、法院甚至鄉鎮街道等的配合,才能在海洋執法當中游刃有余。”這位專家說。
相關鏈接
江蘇沿海化工園區存較大污染風險
國家海洋環境保護聯合執法檢查組近日對江蘇等地的海洋環境保護情況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有喜亦有憂”。據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將通過三至四年的時間,在沿海各省市嚴格自查的基礎上,每年對部分省市進行抽查。
10月20日至23日,全國海洋環境保護聯合執法檢查組對江蘇徐州、宿遷、南通、鹽城、連云港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了實地檢查,檢查重點包括海岸、海洋工程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沿海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環境管理,新沂河等陸源污染防治,海洋污染應急防備,自然保護區,以及入海河流水質等情況。
通過為期一周的調查了解,檢查組認為,江蘇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海洋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的進展,但江蘇省個別地區存在環境保護工作相對滯后,監管能力不足,監督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其中包括:沿;@區較多,存在較大環境污染風險;部分涉海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有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行為;部分企業偷排或不正常運行治污設施,導致新沂河流域部分河段污染嚴重;海上溢油應急防備能力存在薄弱環節;大規模圍填海項目缺乏深入研究。
檢查組建議當地政府進一步提高海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海洋污染防治,提高海洋污染應急能力,并嚴格執行涉海工程環境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大海洋環境保護監管力度。本報記者 張慶申 本報通訊員 唐少曼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