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政治系教授謝世誠表示,起初,以周久耕事件為代表的網絡監督讓地方政府有點措手不及。但隨著認識的深入,地方紀委部門逐漸發現如果運用得好,網絡可以是發現腐敗、規范官員言行的好途徑。
毫無疑問,如果利用得當,網絡確可成為反腐的重要戰場。不過,僅僅以周久耕和杜崇煙這樣的個案便大肆拔高時下網絡反腐意義,難免有誤導之嫌,沒準還令我們忽視大力改進完善網絡監督的努力。
周久耕的倒掉多少有一些倒霉色彩,一是他在房價早為公眾聲討的時候,站出來說了違逆普遍邏輯的話;二是他的消費過于張揚,正好授網友以話柄。杜崇煙的倒掉同樣頗具戲劇色彩,即并非肇始于貪腐,而是那個網絡上流傳“北大女生自稱被州長強奸”的猛帖。
眼下的網絡反腐帶著濃郁的網絡色彩,即必須足夠吸引眼球。這一點與當年芙蓉姐姐的一夜爆紅頗為類似。網絡新興之時,芙蓉姐姐在網絡擺足一個個算不得好看但敢為人先的造型,就能吸引網民的目光。時至今日,芙蓉姐姐雖“發奮努力”,可各路“賽芙蓉”層出不窮,早就將她從媒體頭條擠進了邊邊角角。
周、杜二人的倒掉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網絡關注內容并非貪腐第一證據,至多只是旁枝末節,在反腐部門介入深挖后,才將其拉落馬下。周久耕是因為“至尊煙”,杜崇煙則因為那個北大女生的帖子。
被公眾寄予厚望的網絡反腐,如果無法擺脫靠吸引眼球的方式以達成監督目的,那么隨著網民“欣賞水平”的提高,視覺疲勞以及鋒芒的鈍化,不知多少后來者會湮沒于“芙蓉姐姐效應”之中。有必要指出,周久耕的那些做派并非藏著掖著,而杜崇煙的貪腐在當地早就聞名,二者網絡“見光死”的背后,難免給人以這樣的疑問:這些貪腐者到底是扳不倒的不倒翁,還是因為反腐單位習以為常?這或許是兩起網絡監督事件的下篇文章所在。(禾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