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學者熊元義表示,“白毛女應該嫁給黃世仁”的觀點,近來在年輕人中流行,這表明人們由上世紀40年代對群眾疾苦的同情,演變成而今對權錢的膜拜。“90后”女大學生小謝說:“如果黃世仁生活在現代,家庭環境優越,可能是個外表瀟灑、很風雅的人。加上有錢,為什么不能嫁給他呢?即便是年紀大一點也不要緊。
“白毛女應該嫁給黃世仁”的觀點能在年輕人中流行,暴露了當前教育的至少雙重失敗:
一是知識教育的失敗。“黃世仁”作為中國近現代文學中的一個藝術典型,是上個世紀前段中國社會地主惡霸的代表,他的罪惡不在于他擁有大量財富,而在于他憑借財富巧取豪奪、欺壓良善、無惡不作。這樣的“黃世仁”,縱然在今天這個社會,也是要受到法律嚴懲的。可是,在有的女大學生眼里,“黃世仁”居然是“家庭環境優越,可能外表瀟灑、很風雅”。這說明,身為大學生,居然連“黃世仁”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文學典型都沒有弄清楚,缺乏起碼的本國文學常識和社會常識。
一是價值教育的失敗。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為什么在21世紀的今天,還有中國女性,甚至是女大學生,居然不是崇尚男女平等、女性可以通過自己的奮斗來獲得成功,而仍然把依附男性作為自身成功的先決條件。同樣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為何有些人對“黃世仁”盤剝他人、嚴重侵犯人權的行徑視若無睹,居然將“黃世仁”簡單地與現在的一些富裕人士等同起來。這些,顯然都暴露了校園里一些人的價值觀的倒退,暴露了價值教育的缺陷。
這樣說,并不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在教育的頭上。實際上,教育的作用不能高估,因為教育從來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它總是要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比如說,“黃世仁”被與當前的一些富裕人士等同起來,與當前一些富裕階層的形象模糊、不佳有關。但是,教育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它至少應該設法讓年輕人懂得一些基本的歷史的、人文的、社會的知識,比如說“黃世仁”是個什么人,至少要向學生講清楚一些基本的現代價值觀,比如男女平等、民主法治,等等。教育無非兩途:一個是教授知識,一個是教授價值。當這兩種教育都出了問題,才鬧出了“白毛女應該嫁給黃世仁”的笑話。
女大學生提出應該嫁給 “黃世仁”,絕不是所謂的“個人自由”那么簡單,因為,“風起于青萍之末”,這種社會風尚的轉變,必然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值得高度警惕、深入反思的。(郭翠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