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信新華社總編室 糾正在35中講話時關于巖石學分類的失誤
新華社訊 溫家寶總理致新華社總編室的更正信,全文如下:
新華社總編室:
貴社昨天播發我的《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文,其中巖石學的分類,應為沉積巖、巖漿巖(也可稱為火成巖)、變質巖。特此更正,并向廣大讀者致以歉意。
溫家寶
二九年十月十二日
新華社值班副總編輯
接到了總理的更正電話
總理對我說 “文責自負”
就溫總理致信道歉一事,本報(北京晚報)記者專訪了新華社值班副總編輯吳錦才。吳錦才介紹說,昨天中午一位讀者致電新華社,認為總理講話稿所說的巖石分類方法,巖漿巖和火山巖是同一個概念。按照業務規程,新華社總編室將這位讀者的疑問轉交給總理辦公室主任。
吳錦才說,昨晚9點半,他接到總理給新華社總編室打來的電話。總理先解釋了一下當時的情景,“總理在座談時講話是口語表述,原話是‘老師可以講巖石的分類,比如,沉積巖、巖漿巖、火山巖’。這是舉例說明,文字整理的時候把‘比如’去掉了,給人感覺巖石只分成上述三類。”
吳錦才說:“我們作為播發稿件的單位,應一字一句核對。當時經手處理這篇講話的,也是我。我向總理作了檢討。”但溫總理說:“責任不在你們,既然署了我的名字,就應該文責自負。”
電話中,溫家寶總理還和吳錦才溝通了關于教材中“華北”分界的問題,總理表示他認真研究過,將陜西、寧夏劃到“華北”欠妥。
“總理身上有科學家認真、嚴謹的風格,他對文字的推敲是十分仔細的,而且,會多方征求權威專家的意見。”新華社副總編輯吳錦才對自己曾經歷的一個細節記憶深刻:“新華社曾經播發溫家寶總理接受美國《科學》雜志采訪的稿件,那天正好也是我值班。播發稿件前,也是晚上9點多,總理親自打電話到新華社總編室,說‘先不要急著發出去,我還想請幾位院士幫我再看一看。’其中在提到映秀地震方向時,他將記錄稿中關于地震走向的專用術語仔細作了修正。”
記者 丁文亞
總理自我糾錯引發網友熱議
本報訊(記者丁文亞)溫家寶總理自我糾錯并向讀者致歉的消息昨晚一上網,就引發熱議,網友一致夸贊總理實事求是,作風嚴謹,具有一代領袖風范。
新浪廣東珠海網友“但求心靜”說:“溫總理出了一個平常人都可能出的平常疏漏,但更正錯誤的態度和方式展現了一位偉人的胸懷和偉大。”
一名新浪上海網友jigel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錯?錯了就改正,錯了就道歉,錯了就歡迎批評。只有這樣才能更加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支持。溫總理帶了個好頭,贊!”
新浪湖南衡陽網友“大寫春秋”說:“如果人人都有溫總理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嚴謹治學的作風、謙虛謹慎的風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大國的總理日理萬機,深入一個初中教學班的課堂一個上午聽5節課,本身就足以感動國人。”
網友tjljzh也說:“總理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值得現在的學者認真學習;總理的責任感,值得現在的官員認真學習;總理的坦蕩真誠的偉大人格,值得我們所有人認真學習!” J145
溫總理更正信
涉及的內容
今年教師節前夕,溫家寶總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看望師生。上午聽了5節課,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學教師座談。下面是溫總理更正信所涉及的講話內容:
第三堂聽的是走進研究性學習課。這是我從來沒聽過的課。聽了課我懂了,其實是開闊學生的思維,用我們可以經常接觸到的一些事情來深究科學的原理,提出問題,獨立思考。這堂課老師講的是“教室”,就是要建一座好的“教室”應具備哪些條件。學生紛紛回答,幾乎我想到的他們都談到了,從窗戶到門,從隔音到節材。最后,老師把它概括為四個方面,叫做你想研究什么問題——研究“教室”;怎么開展研究——研究“教室”的方方面面;和誰一起研究——老師和同學;怎樣表達研究成果——把學生的經歷、實踐和參與結合在一起。但我坐在課堂上就在想,非常重要的一點學生們卻沒想到,就教室而言,建筑安全應是第一位的。學生沒想到,教師也沒想到。經濟適用都想了,但是安全沒想到,也就是說學生沒有想到防震知識,這算個缺點吧?這堂課講得還是不錯的,比如教室的設備甚至深入到多媒體,投影、攝影頭,節能深入到節能材料,深入到經濟上的性價比。還有一點,就是老師提問時,一個學生說我喜歡巖石,想研究巖石,這個學生也可能不知道老師備課的內容是要講“教室”,但是老師很快把他的問題扭過去了,因為這堂課不是這個主題。這里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教這堂課要求老師的知識非常淵博,學生愛好涉及的是大自然,老師講的是“教室”,而對學生好奇的大自然應該給予積極回應。對學生的回答,老師應因勢利導,問他看過多少種巖石,知道名字嗎?老師就可以講巖石的分類:沉積巖、巖漿巖、火山巖(應為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啟發學生熱愛巖石,從而熱愛地質。我不是讓老師把原來備課的內容改變,而是因為學生想聽的是大自然,老師要講小空間,用簡練的語言和提問的方式回答大自然的問題是必要的,而且并不困難。最后,老師展示了這個學校的研究成果,三十五中做過園林研究,做過抗紫外線的研究,做過冬小麥的研究,做過城門與城墻的研究,做過節水灌溉的研究,做過環境因素和生物的研究,還有很多學生獲獎。這是一堂很好的課,但老師可以更放開一些,不要求老師是萬能的,老師可以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帶回去思考,下次再給他們解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