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金門。燦爛的陽光,寧靜的海水,綿延的沙灘……這座見證了兩岸關系潮起潮落的小島,半個多世紀前曾炮聲隆隆。如今,這里揮別了硝煙,正暢享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清新空氣。
昆山。昔日的農業縣如今已成為臺商投資、創業、發展的“桃花源”,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臺灣企業3.8家,臺資經濟占大陸吸引臺資的1/9,兩度雄踞大陸“百強縣”榜首。兩岸同胞在這里共同凝聚互惠雙贏、和諧相處的同胞情誼。
1949年后的數十載,臺灣海峽兩岸長期處于軍事對峙狀態,兩岸人員往來和通郵、通航、通商全部中斷,兩岸同胞咫尺天涯。多少親人生離成了死別,多少骨肉小別成了永訣。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臺灣詩人余光中寫于上世紀70年代的名作《鄉愁》,道盡了無數臺灣同胞的思鄉情懷。
所有中華兒女無不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站在全民族的立場上思考、謀劃統一大局。
1979年元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吹響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號角。
鄧小平同志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在毛澤東、周恩來同志關于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1995年1月,江澤民同志發表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的重要講話,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這次講話精辟闡述了鄧小平同志“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思想的精髓,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黨和政府對臺方針政策的重大發展。
進入新世紀之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在堅持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和一系列對臺工作新主張,實施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新作為,推動兩岸關系逐步邁入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
在黨和國家對臺方略引領下,經過兩岸同胞共同努力,臺灣海峽兩岸關系從隔絕對峙走向交流對話,克服艱難險阻,沿著和平穩定的方向不斷前行。
1987年10月,在黨的新時期對臺方針政策影響和推動下,在兩岸同胞特別是在臺灣同胞強烈要求下,臺灣當局作出開放臺胞回大陸探親的決定。11月,臺胞周純娟成為獲得大陸方面入境證件的第一人。從此,隔絕兩岸同胞的閘門被打開。“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原”,兩岸交流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淺入深,匯成滾滾洪流。
1992年,兩岸分別授權的團體海協會、海基會達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雙方在此基礎上于1993年舉行首次“汪辜會談”,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高層人士首次以民間名義進行的公開會談,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2005年3月4日,胡錦濤同志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提出四點意見,確立了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指導方針,在兩岸和國際社會引起巨大反響。一個多月后,中共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兩黨領導人舉行歷史性會談并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為改善兩岸關系注入春天的氣息”。
隨后,國共兩黨持續交流對話,兩黨有關方面多次舉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達成許多重要共識,對推動兩岸關系擺脫危機,實現歷史性轉折,邁入和平發展軌道,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3月,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臺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系迎來難得歷史機遇。
5月,胡錦濤總書記與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會談,達成廣泛共識,促成了中斷9年的兩岸制度性協商迅速恢復,并接連在北京、臺北、南京舉行了三次重要會談,相繼簽署了攸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海運、空運、郵政合作、食品安全、金融合作、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共同打擊犯罪和司法互助等9項協議,并就大陸資本赴臺投資事宜達成原則共識。
2008年12月15日,空運直航、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同步實施,銀燕展翅、百舸爭流、鴻雁傳書……兩岸同胞翹首以待30年的兩岸直接“三通”化繭成蝶。
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嶄新局面漸次展開在兩岸同胞眼前。
(四)
今天,兩岸同胞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系之密切、共同利益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
截至2008年底,兩岸貿易額累計超過8570億美元,祖國大陸自1991年以來一直是臺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截至2009年上半年,臺灣居民來大陸累計達到5140萬人次;截至2009年9月5日,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累計已達45萬人次,今年內有望超過60萬人次。
兩岸文化交流已遍及文學、美術、音樂、戲劇、舞蹈、曲藝、文物、民俗等各個領域,在兩岸民眾間架起了心靈溝通的橋梁。
2008年北京奧運,海峽兩岸中華兒女同赴一次美麗的相約,同書民族復興的新篇章,共襄盛舉,共享榮光。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臺灣“莫拉克”風災等危難時刻,兩岸同胞守望相助、風雨同心。
“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已成為兩岸同胞的普遍共識。胡錦濤同志關于“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為之奮斗的目標”的重要主張,在海峽兩岸深入民心。
憶往昔崢嶸歲月。兩岸關系良好局面得來不易。曾幾何時,臺灣當局的一系列“臺獨”挑釁和冒險活動,一次次把兩岸關系推向危險的邊緣。
在種種復雜因素和艱難險阻面前,全體中華兒女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兩岸同胞和海外僑胞一次次挫敗“臺獨”分裂勢力的倒行逆施,有力維護了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
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將中央關于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充分體現了我們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一貫主張,同時表明了全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
中國人民維護臺海和平、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日益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國普遍承認一個中國的格局不斷鞏固和發展。
回溯60年,兩岸關系發展的歷程昭示我們:“臺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違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必然遭到兩岸同胞共同反對,注定會以失敗收場。繼續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是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把兩岸關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
展望未來,胡錦濤總書記為兩岸關系發展指明了繼續前進的方向:我們一定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祖國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我們應該把堅持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作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把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作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把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斗作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攜手共進,戮力同心,努力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盡管前進道路上還會出現困難和阻礙,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懈努力,緊緊依靠兩岸同胞,就一定能夠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錦繡前程。”(張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