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齊龍:那一句“友誼萬歲”讓我感動至今
現年39歲的邱齊龍也是土生土長的黑河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邊境貿易開通后,他也參與其中,而后又投身旅游12年,頻繁往返于中俄兩國。
“我已經記不清自己去過多少次俄羅斯了。我個人用過的通行證有一兜子,護照有兩三百本。還去過一次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邱齊龍說。
邱齊龍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他還有個俄語名字叫安德烈,是做旅游時中俄兩國朋友幫著起的。從計劃調度到導游,多年來交下了無數俄羅斯朋友。“俄羅斯海關的斯瓦拉警官,我們認識的時候,他的孩子還抱在懷里,上個月他們一家到黑河購物,我們在一起聚會,那小伙子都比我高了。”
2001年,受父親影響,一直愛好攝影的邱齊龍正式轉行,來到《黑河日報》,后來也成為了首席攝影記者。而對中俄邊貿、旅游、民間交往的報道則是他日常工作的側重點。
“我向往像父親一樣,用鏡頭記錄歷史,在兩國關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見證人民世代友好的一個個瞬間。”他說。“每當看到我拍攝的表現中俄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照片見諸報紙、網絡時,我內心都充滿了驕傲。”
他這份默默的努力得到了豐碩的回報。他所拍攝的一張名為《中俄邊城冬泳隊員攜手共進》的照片曾獲得由俄羅斯新聞社中文網站“俄新網”主辦的“我眼中的俄中關系”繪畫·攝影大賽第三名。
“其實我拍冬泳也有幾個年頭了,每年入冬,中俄冬泳健兒都會勇敢地攜手躍入黑龍江。江里、岸上,人群里揮動著中俄兩國的國旗,場面十分熱鬧。”
“最難忘2007年國慶期間,當年的中俄冬泳活動在黑河啟動,可能是由于有迎接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大家的情緒格外高漲,從冰冷的江水中出來之后,兩國運動健兒高舉雙手,大聲呼喊‘友誼萬歲’。”
“我能聽懂俄語,那一瞬間也非常激動,于是便舉起相機,留下了這張照片。”回憶起這段經歷,邱齊龍難掩興奮。
新聞報道記錄,2007年10月6日,由黑河冬泳協會與俄羅斯莫斯科、薩哈林、納霍德卡冬泳協會聯合舉行的冬泳活動在黑河舉行,包括30余名俄羅斯人在內的近百名冬泳愛好者參加。年齡最大的隊員是來自俄羅斯的媽媽妮娜,當年88歲。
在今天的中俄邊境城市,婦女兒童、文化教育、學術體育等方面的交往屢見不鮮,中俄兩國的兒童互訪、家庭互訪已在邊境城市傳為佳話,友誼、信任和了解成為永恒的主題。
邱國棟:我愿兩國人民世代友好
2009年7月31日,中俄橫渡黑龍江活動在黑河與布拉戈維申斯克同時舉行。上午9時30分,中俄兩國游泳健兒各自的領隊分別打著自己國家的國旗,率隊向對方岸邊游去。在游向俄羅斯的隊伍里,一個穿著黑色泳褲的中國男孩游在中間位置,他就是現年14歲的邱國棟,此刻在江中年齡最小的選手。
邱祥林一直想把孫子培養成為一流的新聞記者。受到祖輩父輩的耳濡目染,邱國棟不到10歲就開始跟著爺爺采風,漸漸也拿起了相機。
事實上,從小生活在邊境城市的邱國棟不但深知中俄兩國關系經歷的波折和發展,英語和俄語也都不錯,還有許多外國朋友。
“兩年多過去了,我都忘了拔河比賽的結果,只記得當時和他們在一起時的快樂。”邱國棟說。
2007年6月24日,黑河市俄漢語教育中心的同學們與來自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安朵拉”外語學校的11名師生,在黑河市愛輝區臥牛湖水上樂園舉行趣味運動會。邱國棟作為《黑河日報》教育周刊的小記者參加了這次活動。
“那天天氣不錯,我們在湖邊的沙灘上拔河,三局兩勝,男生一組,女生一組,仔細看,女生隊伍的最后面還有一位穿軍裝的叔叔偷偷幫忙呢。”邱國棟給記者講起拍攝照片的經過。
“你知道拔河是最能突出力的較量的。”邱國棟這樣解釋他格外喜歡這張照片的原因。可貴之處更在于,照片上的中俄兩國少年是在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包括照片外加油吶喊的人們。
提起俄羅斯朋友,邱國棟給記者講起了與他同齡的布市女孩季娜。“在互訪活動中,我們分別在布市和黑河見過面,她是個漂亮的女孩,我送過她一頂紅色的帽子,她送給我一個青蛙裝飾。”
但邱國棟也說,由于學業很忙以及過境限制,他們只能偶爾通過電子郵件聯系。“所以我希望去俄羅斯能更方便,也歡迎更多的俄羅斯青少年朋友到中國來。”
2007年9月,由邱祥林祖孫三代舉辦的“西鳳杯三代攝影人聚焦中俄友好攝影展”在黑河博物館舉行。跨越近60年的156幅圖片真實地再現了中俄兩國交往中的一個個歷史瞬間。一個非官方的說法是,這極有可能是目前已知的,在中國記錄中俄邊境變化最完整的一次家庭攝影展。
“我愿兩國人民世代友好”,年輕的邱國棟仿佛深有感觸地說。(高淑華 陳永芳 劉景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