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國慶60周年閱兵空中所有12個受閱梯隊上百架飛機飛過天安門,這次預演完全按照國慶當天受閱程序,也是正式閱兵前唯一一次天安門上空全編隊預演,“米秒不差”成為預演成功的最佳評價。
連日來,記者在北京采訪首都國慶慶典的過程中,“米秒不差”的高標準要求屢屢出現在各個閱兵隊伍中。“米”與“秒”的背后凝聚了超乎想象的艱辛與汗水。
瞬息幾百米,誤差卻要“零米、零秒”
“誤差零米,誤差零秒”,也就是說梯隊要在預定時刻到達,按預定時間通過天安門廣場,誤差為零秒;梯隊長機的機身要垂直超越天安門廣場中軸線,誤差為零米。
殲十梯隊帶隊長機王建民表示,最大的壓力是天氣和安全。天氣復雜的情況下最怕散隊,單機飛行肯定沒有問題,但是要帶著整個機群,米秒不差地通過,那可能難度就大了。另外就是安全,生怕有什么問題。
以空中受閱梯隊的情況來看,記者了解到,在復雜條件下該梯隊的起飛、集合、攔截、編隊的難度非常大。為了完成任務,所有參閱機組都要嚴格保持數據,嚴格保持好高度差,嚴格準時到達,嚴格按航跡飛行。
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空中加受油梯隊的飛行員經過了艱苦的攻關訓練,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寢食不安,徹夜不眠”,嘴上起泡,混身上火是經常的事。“有的時候吃飯在想,睡覺在想,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也在研究怎么樣來達成編隊的一致性。”
“我的目標就是1分12秒00”
其實,“米秒不差”不僅是對空中梯隊的要求,也是對地面方隊的要求。尤其是輪式裝備方隊,他們通過天安門廣場時要與前面的步行方隊進行銜接,要與空中梯隊進行協調,操作起來難度非常大。更何況,這次閱兵,輪式裝備方隊將首次以“箭形隊”出場,也就是說整個方隊的前方沒有引導車,但又要準確地控制整個方隊的速度。此種情況下,第一方隊第一排面第一臺引導基準車的駕駛員責任重大。
這名駕駛員是來自某紅軍團的錫伯族坦克駕駛員丁輝,丁輝說:“作為領頭雁,必須把30個方隊的長龍帶好。沒有誤差就是我的標準。”
據了解,坦克發動后,駕駛室內的溫度超過70攝氏度,駕駛員的全身裝備超過10斤。在這樣苛刻的條件下,丁輝的駕駛精準度令人嘆服。閱兵時,丁輝前行的距離是200米,規定時間為1分12秒。早在今年5月26日的測試時,丁輝就已經達到這一標準。在這之后的每次考核中,丁輝的誤差精確到0.02秒,按照要求,誤差0.3秒就已經合格,但丁輝自己卻不滿意。他說:“我的目標就是1分12秒00。”
為了這個目標,丁輝和他的戰友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國旗行進,“時不差秒,步不差毫”
“時不差秒,步不差毫”,這是來自升旗儀式護衛隊的標準。
“炮聲起,隊行進,炮聲落,隊停止”,分毫不能差。據悉,在北京市昌平區升旗儀式護衛隊的閱兵村中,國旗護衛隊從進駐之日起就在一絲不茍地練習著。即使頂著炎炎烈日,隊員們也都每天練習12個小時,走上5公里,并反復練著升旗動作。
除了60響禮炮,還有聯合軍樂團奏響的國歌,要求同樣分毫不差。聯合軍樂團團長、國慶慶典現場演奏總指揮于海說,國歌要準確地控制在46秒,分毫不能差,以保證國歌演奏結束的同時國旗正好升到旗桿頂部。而這其中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國歌演奏開始的同時,升旗也必須開始,否則雖然都是46秒,但依然會發生誤差。在1999年國慶閱兵的前期演練時曾出現過二者不同步的現象,與國旗護衛隊進行了協調訓練,避免了問題的發生。
來自武警廣東省總隊的聯合軍樂團分指揮段亨明,向記者介紹了樂隊演奏員們為了實現整齊劃一、分毫不差所付出的努力:這其中有拋下剛出生的孩子在北京一待就是半年多的小號手袁源,也有1986年、1967年出生的廉科、和振龍。在訓練中,他們的嘴上吹起水泡,磨破了接著吹,嘴里壓力太大,就在牙齒上墊一層錫紙。相比之下,初期來到北京的水土不服已經不是什么問題。(本報特派記者徐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