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梯隊,將軍、師長、團長等部隊主官領飛長機的占了四分之三—— “領頭雁”飛向天安門
★記者導言
國慶盛典,百余架戰鷹將列陣長空,飛越天安門廣場。
12個空中梯隊,12架梯隊長機,12位長機機長。他們中,有的是將軍,有的是師長,有的是團長,有的是參謀長、大隊長,都無一例外地飛在梯隊最前面。這些“領頭雁”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受命出征時,他們敢說“跟我上”;首航試飛時,他們都說“我先飛”;遇難涉險時,他們總說“看我的”……
言為心聲,行為意指。從訓練場到閱兵村,改變的是時空,不變的是本色。
頭雁風采
6名航空兵師長駕駛長機
在華北某機場,記者再次見到轟炸機梯隊長機機長錢世平時,他已由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師長提拔為師長。稱呼上少了一個字,肩膀上卻增加了萬鈞重擔。
當年部隊換裝轉型,他駕駛新型戰機,帶領部隊連續4天整建制出航,摸索出10多項新訓法新戰法,創造了空軍轟炸機訓練史上10多項紀錄。
此次帶隊轉戰閱兵場,他同樣身先士卒,帶隊攻克了航線陌生、空域狹小、航路密集、氣象多變等大機群編隊訓練難題,研究出不同氣象條件下5套空中集合方法、4種不同規模出動計劃、29種特情處置預案。
在12個空中受閱梯隊,像錢世平這樣由部隊主官領飛長機的占了3/4,其中有6位航空兵師師長、2位飛行團長。在他們眼里,從演兵場到閱兵場,不僅僅是一次任務的轉換,更是一次能力的重塑與檢驗。
對此,空中第11梯隊長機機長、北京軍區某集團軍陸航團團長孫鳳陽感受頗深。此次閱兵訓練,他帶領的18架直升機編隊以其機群規模最大、編隊形式最難、左右間距最短、前后機距最小,創造了團隊歷史新紀錄。同時,通過訓練,他還帶隊進一步摸清了華北地區上空氣象變化規律,在復雜條件研練了一批大機群作戰、成建制機動的新訓法戰法。
長機品格
率先垂范鎖定“零米零秒”
“零米零秒,是衡量整個空中梯隊受閱水平的常用標準。所謂‘零米’,就是受閱當天所有梯隊通過天安門時,帶隊長機的機身垂直超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塔尖,誤差為零米;所謂‘零秒’,就是按預定時刻到達、預定時間通過天安門廣場,誤差為零秒。”
走訪閱兵村,經常會聽到帶隊機長們向媒體記者這樣解釋。但誰都明白,要做到這一點堪比登天。在京郊某機場,記者親眼目睹這樣一個復雜編隊:某航空兵師出動3種機型飛機與兄弟單位混編成3個空中梯隊,這3個梯隊又被編成3種不同陣形。此種情況,要做到“米秒不差”,其難度不言而喻。
那天,領隊機機長顧維峰第一個跨進飛機座艙,駕駛某特種飛機呼嘯沖向藍天。他緊握油門桿,不斷調整速度和航跡,對照航圖一米一米地計算,一秒一秒地卡量,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細摳,終于將梯隊塑成一塊“鐵板”。
“龍頭差一寸,龍尾偏十里。”這是某航空兵師師長王建民作為長機機長的最深體會。雖然叱咤藍天28年,先后駕馭7個機型戰機,但領飛由15架殲-10戰機組成的國慶受閱梯隊還是頭一次。為了達到“隊形準確、銜接緊密、米秒不差、安全無誤”的標準要求,他率先在閱兵訓練中引入自主開發的“飛參快速判讀和飛行訓練管理系統”,又帶隊研發了“閱兵訓練倒計時推算軟件”和“編隊質量評估軟件”,對閱兵訓練質量進行客觀記錄、實時查詢和準確分析。前期訓練試飛時,編隊通過基準點的誤差僅為0.18秒。
老將情懷
瞄準“世界一流、歷史最佳”
陸航直升機第一梯隊長機機長袁繼昌,是空中梯隊中惟一的將軍飛行員。
他,還有兩個特殊的身份——總參陸航部副部長、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陸航梯隊總指揮。10月1日那天,他將率領世界閱兵史上最大規模直升機編隊飛越天安門。
盡管肩扛少將軍銜,擁有32年飛行經驗,但進入閱兵村后,袁繼昌卻像一名新學員。為了實現“世界一流、歷史最佳”的目標,他認真研究大機群編隊飛行理論,不厭其煩地在地形圖上模擬隊形,駕機滿負荷飛行。在訓練間隙,主管全軍陸航部隊訓練工作的他,還得兼顧日常工作,有時一天要在閱兵村與辦公室之間往返三四趟。
教練機梯隊長機機長姜明,是空中梯隊的另一位“干將”。身為空軍某飛行學院副院長,他事必躬親,帶領機組創造了空軍院校飛行史上第一次多機密集起飛、第一次多機穿云集合等5項“第一”。記者查看他的飛行記錄,發現他的飛行時間超出參訓人員均值11個小時。
在空中梯隊帶隊長機機長中,某航空兵師參謀長喬軍是少見的“非主官”,但他抓閱兵訓練一點也不含糊。記者在一份喬軍擬制的訓練計劃中看到,無論是飛行計劃安排、訓練條件掌握還是訓練質量監控,他都摸索出了一套科學規范的組訓施訓流程、重難點課目訓法、能力評估標準。截至目前,梯隊共組織飛行近百場次,編隊隊形優秀率達到了100%。(記者 梁蓬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