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起,武昌六條主干道分單雙號限行。連日來部分路段擁堵不堪的武昌,限行后出現了罕見的通暢。
道路通暢固然令出行者舒心,但通過交通限制來改善交通狀況,只是在特殊情況下才能使用的權宜之計,效果雖然立竿見影,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從公共利益的角度考慮,短期限行,工作或生活在限行區域的車主尚能理解。不過,今后若是再度發生嚴重堵塞,是否還會把這個最為“便捷有效”的方法拿出來使用?限行限得太多,無疑是讓車主們在正常繳納了路橋費等各項稅費后,又為市政建設與管理的不到位再度埋單。
限行換來的短暫通暢,并不能掩蓋道路規劃與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9月初在武昌出現的嚴重擁堵,其實是城市路網的各個薄弱環節,借著高校開學的時機,環環相扣,來了一次集中爆發。白沙洲大橋修路,讓本可以走環線繞行的車輛只能走市中心;街道口與卓刀泉立交橋遲遲不能完工,已經讓周邊區域由“梗阻”演變成了“腫瘤”;大批送新生上學的外地車輛將集中涌入,事先卻缺乏預警與疏導,眾多不明白狀況的車輛紛紛加入,終于讓武昌最重要的一條主干道,變成了網民們所調侃的“大堵場”。
擁堵所暴露出的三大“堵點”,正是長期以來武漢的城市交通中矛盾最集中的三大難題:道路修補不斷,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工程拖延數年,修路還不如修違章建筑迅猛;以罰代管和應急措施不到位的情況依然存在。
盡管限行措施有眾多市民“叫好”,但有關部門應該清楚,限行,只是緩解堵塞之苦的一劑“麻藥”。從長遠來看,快刀斬亂麻地解決城市堵點,加強城市規劃中的全局意識和長遠意識,大力發展更為便捷的公共交通,從而積極倡導而不是強制實施“綠色出行”,才是治愈擁堵的根本之道。(付 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