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啟動前后,我在原國家教委擔任科技司司長,國家教委成立了“211工程”領導小組,我也是成員之一。從1991年7月到1995年11月,“211工程”經過了長達4年的醞釀籌備。如果讓我概括當時國家教委所做的工作,可以用“四個抓”來形容,即抓機遇、抓立項、抓規劃、抓實施細則。
1991年3月,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明確提出:“下大力量重點抓好一批大學。”國家教委敏銳地抓住了這句話。7月,國家教委向國務院正式上報了《關于建設好一批重點大學和重點學科的報告》。應該說這個報告的上報很及時,也考慮得比較細。
當時提出要重點建設100所左右學校想法的,是時任國務委員、國家教委主任的李鐵映同志。這個提法后來就成為“211工程”名字的由來。
為什么確立100所的數量,主要考慮到當時國家教委直屬的院校有30多所,再加上中央其他部委所屬的學校,以及各省至少應該有1所學校,加起來差不多在100所左右。為此國家教委開了很多論證會,遴選原則、學科門類都要考慮周全,專家反復論證,部委內部、部委之間以及與地方省市之間多次協調。
1993年7月,國家教委發出《關于印發〈關于重點建設一批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點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這是國家教委為實施“211工程”所發布的第一個指導性文件。該文件對“211工程”的定義、建設目標、實施辦法以及立項程序等都進行了明確闡述。
后來,江澤民同志在視察大連海事大學時也說過:“‘211’是個縮語,內行就懂了,面向21世紀,辦好100所高校,這很好。”
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計委、國家教委和財政部聯合制定的《“211工程”總體建設規劃》出臺。其中的一個亮點就是“兩委一部”共同實施這一工程,這在國家教委之前的一些計劃或者工程中是從未有過的。
“兩委一部”成立了部際協調小組,有什么事情“兩委一部”共同推進。比如落實錢的問題、納入國家計劃等。這樣一來,“211工程”就不是國家教委一家的事情了,而成為國家工程。從“211工程”之后,國家教委的很多活動都愿意聯合幾家部委一起搞,這樣動力大、效果好。
1995年年底,“兩委一部”組織專家組分別對北大和清華兩校“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核,這標志著“211工程”立項審核工作正式啟動。我當時是清華大學評審專家組的成員,記得很多高校都派代表來旁聽清華、北大論證的過程,并積極準備論證報告,爭取早日加入“211工程”高校行列。
經過扎實地準備、科學周密地安排,“211工程”的啟動非常順利,作為專家組成員,我參加了14所大學啟動“211工程”的可行性報告論證會。從實施過程看,可以用8個字概括:“規范、嚴格、科學、負責”。專家組論證十分認真,驗收時沒有達到目標也如實寫出驗收報告,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遵循一絲不茍的精神。
如今看來,這項工程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工程,總體上高質量地實現了預期目標,在學校整體條件、重點學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三大部分,都取得了巨大的效益,極大地提高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
鏈接 規模最大的高教重點建設工程
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由中央撥出專項資金實施“211工程”,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好我國的100所大學。
“211工程”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學校整體條件、重點學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三大部分。所需建設資金,采取中央、有關主管部委、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籌集的方式解決。從1995年到2005年,10年間“211工程”學校達到107所,分布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11工程”學校完成投資368.26億元,用于重點科研建設的經費占全部的45%,使其承擔科研任務的能力及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211工程”顯示了政府在公共經費投入上的政策導向性,中央政府投入呈現集中一部分財力向國內少數重點大學、重點學科傾斜的特征,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規模最大的重點建設工程。(北京工業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左鐵鏞 記者楊晨光 采訪整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