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九月十五日電 (記者 周音)“二00九上海國際海事論壇”十五日在上海開幕,全球二百余名海事專家、學者齊聚浦江之濱,熱議“海洋環境保護面臨的責任和挑戰”。
與會專家認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海洋環境保護帶來新的挑戰。船東為降低成本,減少了安全和環保的投入;海上大量停航船舶配員不足,存在很大的安全和污染風險,為此專家們展開討論及制定措施。
中國海事局常務副局長陳愛平在主題演講時說,人類經濟活動已經給海洋環境造成巨大環境壓力,海洋環境質量每況愈下,部分海域環境污染相當嚴重。隨著沿海地區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這些問題可能更加突出。但是,世界范圍內海洋環境保護發展不平衡,發達國家擁有更多的技術和資金的優勢;發展中國家雖然認識到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受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仍面臨更多的難題。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航運業步入低谷,船東可能會降低船舶安全與防污染的標準和資金投入。發生重大海上污染事故的風險進一步加大。面對全球五萬多艘船舶,防治船舶污染,保護海洋環境任重道遠。
此間,中國海事向世界發出五大倡議,共同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提高認識,社會各界應共同肩負全球海洋環境保護責任,堅持經濟發展和海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攜手促進海洋環境保護。
積極行動,推進國際海事組織海洋環境保護國際公約的實施,加快國內立法,切實履行船旗國、港口國的職責。
采取措施,避免因金融危機而降低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標準。同時,應鼓勵老舊船舶更新,優化船隊結構,提高船舶防污染技術條件。
共同努力,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開展國際航運船舶溫室氣體減排合作。
加強交流,促進海事領域的人員交流與技術合作,特別是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的能力建設。
陳愛平表示,中國高度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和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始終致力于讓“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潔”,多年來在建立國家防污染管理體制、健全防污染法制、完善油污應急機制、履行國際公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機構合理化、法規系統化、隊伍專業化、信息網絡化、監控立體化、反應快速化”的海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格局。
為期兩天的論壇,全球海事專家們還將圍繞“海洋環境保護面臨的責任和挑戰”議題,展開探討和交流。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