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泥灣9月9日電 (莫非 華伊 賓燦) 一首膾炙人口、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南泥灣》,向人們講述了當年八路軍在陜北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真實故事。9月8 日,長城哈弗車友們來到了陜北的“好江南”南泥灣,感受當年的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大生產的情境。
南泥灣位于延安城東45公里處。是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原先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曾是人煙稠密、商賈云集的地方。后來由于當地經常發生各種矛盾,加上軍閥橫行、土匪猖虐,終使民不聊生、不斷外逃,從而變成一片荒山野嶺。當時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南泥灣呀爛泥灣/荒山臭水黑泥潭/方圓百里山連山/只見梢林不見天/狼豹黃羊山雞竄/一片荒涼少人煙。
長城哈弗車友們興致勃勃地來到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參觀。據展覽館工作人員介紹:當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時,由于日軍作戰逐步轉向敵后戰場,加之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向共產黨及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掃蕩,并調集幾十萬軍隊包圍陜甘寧邊區,實行嚴密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并叫囂要“餓死八路軍,困死八路軍”,使陜甘寧邊區在財政經濟上日益困難。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在此困境下,中共中央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號召邊區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毛澤東在延安生產動員大會上針對上述情況說:“餓死呢?解散呢?還是自己動手呢?我們的回答是‘自力更生’四個字!
在此背景下,1941年春,八路軍三五九旅在王震的率領下,奉命進駐陜北南泥灣,執行保衛邊區、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光榮使命。在那艱苦的歲月里,南泥灣軍民在缺乏生產資金和生產工具的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奮發圖強的精神,一面戰斗,一面生產,用自己動手的方法,達到了豐衣足食的目的。
經過幾年的努力,三五九旅建立了農業、工業、運輸業、與商業的一系列比較完備的企業,先后辦起了一個紡織廠、一個被服廠、兩個紙廠、四個木工廠、三個軍鞋廠、三個鐵廠、一個肥皂廠、兩個油坊、八個粉坊、兩個煤窯等一批企業,還開辦了商店、客棧、以及軍人合作社等,為邊區打下了一個能夠達到完全自給自足的經濟基礎,陜甘寧邊區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健康發展,成就顯著,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彎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人民負擔大大減輕,軍民生活明顯改善,為爭取抗戰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1943年2月,毛澤東親自為該旅4位領導干部題詞,并嘉獎了三五九旅全體將士。
可以說,南泥灣的開荒歷程,是八路軍戰士用镢頭和鋼槍、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部偉大的民族復興的英雄史詩!瓣儽钡暮媒,鮮花開滿山,開呀滿山!倍裉熳哌M南泥灣,長城哈弗車友們看到更多的是蒼翠欲滴的青山和繁茂的青草。南泥灣的美景的確讓人流連忘返,而追尋和感悟南泥灣精神,更是車友們不遠千里、萬里踏上這片黃土地的初衷。
如今南泥灣,風吹草低之時,再也尋不到牛羊的蹤影。從1999年“再造一個秀美的西北地區”和“退耕還林、封山綠化”開始,南泥灣就圍繞著綠色做起了生態文章。據介紹,如今南泥灣鎮黨委、政府已經意識到旅游產業的重要性:發展旅游業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還能夠促進信息流通,擴大南泥灣的對外聯絡與交流,促使人們觀念的更新,增強群眾的現代意識和開放意識,改善南泥灣經濟發展的軟環境。這讓南泥灣鎮黨委、政府把發展經濟的目光堅定不移地落在了旅游上。
長城哈弗車友們高興地獲悉,目前南泥灣首先準備結合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觀光農業,以南泥灣天然次生林保護區為重點,開發建成能適應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的休閑度假旅游區。另外,準備開發一批集紀念性、藝術性、珍藏性于一體,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而當務之急,則是組建一批與旅游業相配套的第三產業發展項目。他們的目標是:到2010年,旅游業在全鎮經濟總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