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現實映照總讓人唏噓不已。比如關于“公車私用”,湘潭大學門口豪華的“公車送學團”被輿論炮轟,從公檢法用車到國土、衛生監督用車,甚至連血防專用車都趕來參加這場“公車大聚會”。公共資源就這么肆無忌憚地被某些有權者浪費著。
與此同時,我回想起另一種“公車私用”!跺X江晚報》6月2日報道,在浙江寧海,有網友發現一位保潔女工用垃圾車送孩子上幼兒園。這位保潔女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女兒坐公交車上學,一天就要4元錢,一個星期就是20元,一個月就得80元。能省則省,所以她經常用垃圾車接送孩子。與豪華“公車送學團”相比,網民評價這是最讓人動容的“公車私用”——沒人譴責,有的只是心底無法抹去的悲涼。
這樣的對比無疑會讓人聯想起“富二代”、“權二代”、“貧二代”之類的標簽。這段時間,關于“貧二代”、“拼爹游戲”的新聞報道及由此引發的評論,都隱隱透露著一股憤懣、無助、掙扎的情緒。社會不公、貧富不均、階層分化這些命題都被嵌入“貧二代”、“拼爹游戲”等話題的內核里。在現實社會中,那些“貧二代”的生活境遇恐怕比新聞里的還要糟糕。
我們這個社會確實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由此引發并積聚的社會情緒需要排解和疏導,但排解和疏導的方式卻大有講究。專家們列出了很多“藥方”,如調整社會利益關系,改善民生以構建社會穩定的基礎。又如,改變政治上的增壓機制從而讓基層政府真正成為社會穩定的主力軍。再比如,改變公民權利救濟狀況,讓司法成為社會的穩壓器。還比如,改變民意表達狀況,讓民意成為社會的壓力表等等。
這些機制都需要一磚一瓦的建設,而且每一項制度的落實效果背后還有社會文化生態力量的影響,而文化生態力量的建設更需要一步步地積累。在這些機制還沒完全建立起來前,排解和疏導社會情緒并不是只能通過民間輿論“表達憤怒”來實現。
一年多前,我讀過一篇《成熟公民要敢于直面不完美的社會》。文章說,作為成熟而理性的公民,要敢于直面各種問題乃至不美好的事情,畢竟我們不能只做“溫室里的公民”。對于各種不美好的社會現象,基于理性而不是單純基于情感的判斷,公民才不會流于憤世嫉俗,才不會以發泄牢騷為快,才不會一面對問題就灰心喪氣。在現代社會,任何一個政府的力量都不足以解決國家和社會的所有問題,應正視并善于利用民間的力量。
具體到“貧二代”、“拼爹游戲”等話題的討論上,我們沒必要把所有情緒焦點都集中在“貧二代”的艱難和苦楚上,也沒必要把所有情緒都引向針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分化等現實問題的憤懣上來。這時,最積極的聲音不是去挑釁“貧富分化”、“社會不平”等情緒,最需要的是對“勵志”和“成才”的呼吁。再完美的社會都有不公平的瑕疵,再不公平的社會也有窮人可以出頭。在我們身處的這個還不完美的社會里,“貧二代”既然不可能在各種“拼爹游戲”中獲勝,成不了“富二代”,還不如想方設法地努力成為“拼二代”。如果“拼二代”這個群體越來越壯大,終有一天,彌漫在社會各個角落的“拼爹游戲”將落下帷幕。(陳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