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省洛陽市一次水價聽證會引發了多方關注和熱議。然而,不止是水價,也不限于洛陽,蘭州、常州、廣州,由南至北,由西向東,一些價格聽證會,普遍受到各界質疑。鑒于目前各類價格聽證普遍在形式上“看上去很美”而實際上不能滿足公眾的表達需求,當務之急是要對價格聽證制度本身進行完善,盡早修補既有的制度性缺失。為簡便起見,以下就以洛陽市自來水聽證為例加以說明。
首先,應當完善聽證代表的遴選制度。按照發改委最新的《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聽證代表包括五方面人士:消費者;經營者;與定價聽證項目有關的其他利益相關方;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認為有必要參加聽證會的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其他人員。其中,消費者和經營者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產生,其他三類全部由政府決定聘請。《辦法》同時規定,消費者人數不得少于聽證會參加人總數的五分之二。上述規定的一大進步是對消費者在代表中的比例作出了規定。
以上規定存在兩個明顯的缺陷:其一,沒有規定報名參加聽證的時間和程序。《辦法》僅規定政府應當在聽證前30天告知報名辦法和名額,15天前公告聽證的事項和參加人員,似乎是推定公眾事先已經清楚政府即將開展聽證活動。否則,我們只能推定所有的報名者都必須具有某種內部渠道,才能“先知先覺”地在這15天時間內報名參加聽證。實際上,許多聽證會之后,受漲價影響的消費者才驚呼“被代表”了,就源于這樣一個制度性的黑洞。其二,在提供報名渠道之后,應當公示全體報名或被推薦參加聽證的人員名單,并公布其隨機產生的機制和過程(例如抽號或按先后順序)。從洛陽市政府公布的《洛陽市城市供水價格改革調整聽證會公告》上,許多人注意到參加聽證的18人中,政府公務人員(包括事業單位)實際占到了半數,并且有8位為科級以上干部,此外還有企業老板4人,國企及集體企業領導4人。我們不排除上述人士對價格聽證的敏感度更高,更具有公共參與意識,所以他們積極地報名參加聽證會。但是政府如何從眾多的報名者中遴選出這些具有高度同質性的代表,卻不能不令我們好奇。消除公眾懷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將這一遴選過程公開。
第二,應當全文公布聽證代表的意見記錄,或者通過公共電視或網絡,全程直播公聽會的過程。目前的《辦法》僅規定將聽證筆錄和聽證報告交定價機關,在沒有公眾監督的情況下,定價機關是否會充分考慮聽證意見難以保證。如果聽證過程提供網絡或公共電視對公眾開放,就能夠對聽證機關形成足夠的壓力,促使其認真對待聽證意見。事實上,政府的價格聽證往往提供了幾套方案,而參與聽證的代表也許整體上同意價格調整,但是不同意政府的調價方案。如果不能充分展現代表的意見,往往就會形成一邊倒的意見。在洛陽市自來水價聽證會上,與會者雖然整體上同意聽證,但是就提價的幅度、方式等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但是聽證機關的總結卻未能全面反映這些,而是強調18位代表中17位同意提價這樣的觀點。這實際上構成了對代表意見的某種扭曲。
第三,聽證會的時間安排應當合理延長。從目前已知的聽證會來看,一般均為半天,難以充分聽取意見。以自來水價格這樣關系幾乎每一個人生產生活的事項來說,選取18位代表本身人數并不算多。但是按照議程,要求18位代表在短短的3個小時之內,陳述對自來水提價的意見,就意味著每人最多只有不超過10分鐘的時間。實際上,根據議程,3個小時也并非完全分配給聽證代表。實際上能夠用來聽取聽證代表意見的時間可能不超過2個小時,每人平均5分多鐘。如果聽證代表向定價方提出問題,那么時間就更加緊張。事實上,重要的價格聽證連續一段時間,甚至多次聽證都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不同的意見充分表達,也才能起到政府與公眾溝通和協商的作用。一個鮮明的對比就是,2001年“9·11”之后,美國和英國都分別就“9·11”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聽證。
總之,價格聽證要作為我國價格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一種機制,如果要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考慮完善相關制度,增加聽證參與人的代表性和聽證過程的公開性。這當然要求政府具備公心,一旦政府“廓然大公”,百姓自然“物來順應”,政府的政策推行才能獲得廣泛而真實的支持。(程潔 作者為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