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52個部門將增加、取消、下放、轉移、加強職責150項,解決和理順交叉職責28項,并首次明確應承擔417項責任。記者日前從市編辦獲悉,市政府52個部門“定職責、定機構、定編制”的“三定”工作已全部完成,近日經市政府正式批準印發。
轉變政府職能是此次“三定”的核心。無論是新組建或調整變動的部門,還是機構未作調整的部門,都把轉變職能作為首要任務。市編辦在對各部門現有職能進行認真梳理和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具體的職能轉變事項共150項,其中包括加強或強化職責97項,新增職責25項,承接國務院對口部門下放職責8項,取消職責12項,下放區縣4項,交給事業單位或社會中介組織4項。比如,在促進現代制造業發展方面,明確了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負責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相融合、高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改造相結合,促進現代制造業等高端產業發展的職責;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商務委則取消了直接辦理與企業和產品有關的名牌評選活動和評比活動的職能。此外,為解決部門間職責交叉、推諉扯皮的問題,此次“三定”共集中解決和理順了28項職責交叉或關系不順的事項。
此次“三定”在賦予部門職權的同時,還首次規定了其應承擔的責任,著力體現政府部門責任權力對等的原則。52個部門中,共明確和強化了417項責任。如市環保局承擔落實本市污染減排目標的責任,承擔從源頭上預防、控制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責任等;市工商局承擔依法規范和維護各類市場經營秩序的責任,承擔依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查處違法直銷和傳銷案件的責任。“明確部門責任,將為推行行政問責制、加強責任追究提供必要的依據。”市編辦負責人表示,這對解決政府部門在運行中存在的一些權責脫節、重權輕責、缺乏監督的問題,具有積極意義。
此次“三定”,對包括新組建的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及市金融工作局等在內的52個部門的內設機構也進行了進一步優化整合。調整后,部門內設機構得到優化,增減相抵,總數減少了3個。人員編制也進行了合理調整,市政府行政編制“總盤子”沒有突破。同時,嚴格按照規定和標準核定了各部門和內設機構的領導職數。(記者袁京)
“定職責、定機構、定編制”方案十大看點
看點一:新組建部門“新面孔”亮相
今年初本市公布的機構改革方案中,最受關注的當屬新組建的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此次“三定”,這3張“新面孔”的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全部“落聽”。
市人力社保局職責重點包括統籌人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管理,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管理,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醫療保險管理,加強農民工管理,加強勞動者權益保護的職責。在整合原兩局內設機構的基礎上,設置了人力資源市場處、就業促進處、勞動關系處、農民工工作處等27個業務處室,核定255名行政編制。
市經濟信息化委在整合原職責的基礎上,明確了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高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改造結合,促進高端產業發展,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的職責;明確了指導工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安全生產和監督管理民用爆破器材生產、流通企業安全的責任;加強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統籌推進信息化建設和電子政務工作的職責等。在內設機構設置方面,在整合劃入的職責和機構的基礎上,設置了經濟運行處、中小企業處、電子信息產業處、網絡安全處、鎮村企業運行指導處等22個業務處室,核定行政編制154名。
市金融局是全國首個以“局”冠名的省級政府金融工作機構。按照負責促進本市金融發展、金融服務和金融市場建設工作的職能定位,將重點負責統籌規劃和指導促進本市金融產業發展,優化金融發展環境,服務在京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擬訂并組織實施本市金融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引導金融產業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配合做好防范、化解和處置金融風險工作,協調、指導金融服務社會民生工作等。共設置了銀行服務處、證券期貨服務處、保險與非銀行服務處、金融市場處等8個業務處室,核定行政編制56名。
看點二:安全監管職責滲透各部門
安全工作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這次“三定”,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市政府各部門安全監管職責,并將其細分為綜合管理責任、日常管理責任、包括行政處罰在內的監督管理責任以及對以本部門名義組織的各類活動所承擔的安全工作主體責任等。
比如,明確市安全監管局承擔本市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責任,指導、協調、監督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的安全生產工作;明確市水務局加強水務行業安全生產工作,強化水務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督職責,監督管理公共供水單位及自建設施供水單位的供水水質和安全運行;明確市糧食局對糧食行業的安全工作承擔具有行業特點的日常管理責任等。
看點三:住房保障機構凸顯民生理念
住房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這次“三定”,進一步明確了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要加快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加強房地產業發展的政策研究、動態監測,優化產業發展和住房供應結構,加快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房地產業新格局。明確該委承擔保障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房地產市場監督管理、房屋管理等責任。
看點四:“三農”工作實現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首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此次改革圍繞率先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強化了三農工作的綜合管理與統籌協調職能。在市政府機構改革中,市農業局調整為市政府部門管理機構,由市農委負責管理。這次“三定”又進一步強化了市農委引導促進本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宏觀職能,明確了市農業局在農業行業監督管理方面所承擔的具體責任,初步形成了職能明確、權責一致、運轉協調的農業管理體制。
此次“三定”,進一步加強了市農委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綜合協調、政策研究、組織推進和督促落實的職責,同時調整設置了新農村建設協調聯絡處和新農村建設督查處,集中承擔本市新農村建設方面的綜合性工作。同時,進一步強化了市農委協調推進農村改革、推動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組織指導農產品流通管理等方面的職責,并調整設置了農村改革與經營管理處、產業發展處、農產品流通處。
看點五:一站式辦公方便群眾辦事
為蓋一個章,要找多個部門,跑上三四趟,有時還會因為手續不全空手而歸。為解決這一問題,這次“三定”,多個部門設立了窗口機構,簡化審批手續,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
比如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積極籌建行政服務中心,整合已有行政審批受理窗口,推進集中受理和一站式審批,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和服務效能;市文化局在已有行政許可受理大廳承擔具體事務性工作的基礎上,在機關進一步調整設置了專門承擔行政許可工作的綜合業務安全處,集中統籌抓好行政許可事項的辦理工作;市規劃委明確由綜合業務處統一承擔行政許可事項的接待受理、證件核發等工作。
看點六:奧運環境建設經驗轉化為長效機制
奧運籌備期間,本市成立了“2008”環境建設指揮部及其辦公室,負責統一指揮、組織協調和督促落實城市環境景觀、市政設施等建設和整治任務,明顯提升了城市整體形象。在這次市政府機構改革中,本市為鞏固奧運成果,設立了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作為市政府議事協調機構,主要負責城市環境建設的統籌協調;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在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加掛牌子。這次“三定”,進一步明確了市市政市容委(首都環境建設辦)強化綜合協調、督促落實本市城鄉環境建設、市政設施建設、環境秩序整治的職責。在內設機構設置上,整合了原有內設處室,設立了環境建設規劃處、環境建設協調處,專門負責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工作。
看點七:從農田到餐桌,食品安全不留死角
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食品添加劑的濫用,嚴重危及群眾健康,該由誰來監管?在此次“三定”中,從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到消費環節不僅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而且也相應確定了各部門應承擔的責任,強化了各部門抓好食品安全的意識,形成了從農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完整鏈條。
看點八:基礎教育管理得到加強
為切實加強基礎教育管理工作,此次“三定”進一步優化了市教委的內設機構,加強了基礎教育管理的力量。在調整整合的基礎上,市教委負責基礎教育管理工作的內設機構由一個處增加為兩個處;在職責配置上,根據教育工作的特點,基礎教育一處側重于義務教育的管理工作,基礎教育二處側重于普通高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管理工作。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市教育督導室負責對本市義務教育實施情況進行監測,對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和均衡發展狀況實施督導檢查的職責。
看點九:網絡小說、網絡游戲監管職責明確
電影、音像制品、動漫和網絡游戲等是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此次改革中,調整了電影、音像制品、動漫和網絡游戲的管理部門,明確了市文化局、市廣電局和市新聞出版局在動漫和網絡游戲管理中的職責分工,強化了培育、引導和扶持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健康發展的職責,同時在各相關部門調整設置了專門處室直接承擔產業促進工作。
針對網絡下載電影、音樂、小說等新型出版方式面臨的盜版、收費混亂等問題,市廣電局調整設置了網絡視聽節目管理處,負責網絡視聽節目的服務和監管工作。同時,明確由公安、通信和文化執法等部門共同參與,查處各類違法傳播視聽節目的網站,強化了市廣電局對本市互聯網出版和手機出版進行監管的職責。
看點十:信息公開職責寫入部門“三定”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去年正式施行。為促進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此次“三定”,明確由市政府辦公廳統籌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將政府信息公開職責作為統一要求明確寫入各部門“三定”中。比如,明確市政府法制辦“組織承辦國家法律草案、行政法規草案征求意見”和“對市政府審查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及政府規章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明確市審計局“依法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明確市統計局“統一核定、管理、公布全市性基本統計資料,定期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信息”等。
記者 袁 京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