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0日電 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因病醫治無效,昨天(7月29日)中午12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官方媒體所發新聞稿評價說,卓琳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從昨天下午開始,北京景山后街米糧庫胡同的鄧家已在操辦后事。門前的警衛稱,里面在設靈堂,今天將接受國家領導人與至親好友的吊唁,但暫不會開放公眾去家中的靈堂。悉知卓琳老人去世,米糧庫胡同的街坊們都自發到大院門前駐足哀悼。據了解,今天云南宣威當地政府及群眾也將分別采用不同方式來悼念這位家鄉名人。
卓琳1916年4月6日出生于云南省宣威縣,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書處新聞材料室組長,1950年3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人民小學校長,1952年任中共中央秘書處機要秘書。“文化大革命”中,鄧小平受到錯誤批判和斗爭,她也受到牽連,1969年10月隨鄧小平到江西,在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勞動。1973年任國務院辦公廳機要秘書。1978年1月任中央軍委辦公廳顧問。卓琳是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
從“名紳千金”到共產黨人
卓琳比鄧小平小12歲,兩人都屬龍。卓琳的經歷,雖不像鄧小平那樣波瀾壯闊,但也同樣充滿曲折。
她出生在一個富甲鄉里的工商名紳家庭里,在七個孩子中排行老小,原名浦瓊英。卓琳的父親是云南有名的“火腿大王”,曾是追隨孫中山革命的北伐軍少將。1931年,卓琳被挑選為云南省體育代表團少年選手成員參加在北平舉辦的全國運動會。當從云南出發剛剛到達香港時,“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國難當頭,運動會自然開不成了,云南隊只好撤返。想不到才走到香港就要返回,卓琳心有不甘,征求家人同意后,她經上海輾轉北平,在一個補習班學習數月。次年,考入北平女子一中。
1935年,“一二•一六”運動中,19歲的卓琳同數千名學生走上街頭,加入抗議洪流,用不可遏制的憤怒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和南京國民黨的賣國行徑。
第二年,卓琳懷抱實業報國、科學報國的理想,以優異成績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在北大,她積極參加了學校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不久,“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喬裝成百姓模樣的卓琳,終于躲過日本軍隊的搜查逃出北平。轉船倒車,折騰數番才到達革命圣地延安,并考上了延安陜北公學。次年年初,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矢志不渝的革命者,并因工作需要而改現名。
延安相識相愛 小平兩次求婚
1939年秋,鄧小平與卓琳相識在延安。卓琳說:“他大概在那個時候就對我有意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塊兒到延安的女朋友,讓她來跟我談,說他想跟我結婚,問我同不同意。那個女朋友和我談了兩次,我不愿意。我說我年紀還輕,不想那么早結婚。”鄧小平當時是八路軍129師政委,卓琳是一個年輕女性。對這位從前方來的長征干部,卓琳自然缺乏了解。
據卓琳講,當時她怕跟一個工農干部成家,“我不是看不起他們,而是怕他們沒有知識,跟他們說不到一塊兒”,因此她不敢同這些人談情說愛。后來,鄧小平兩次主動找上門來,卓琳聽了他的有關情況和理想后,覺得他還不錯,是個知識分子。“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結婚,那個時候自己已經23歲了,我說算了吧,湊合吧。”
不多久,在延安楊家嶺毛澤東住的窯洞前,戰友們以淳樸的方式為鄧小平夫婦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幾天后,卓琳便隨丈夫離開延安奔赴前線。婚后,快言快語的卓琳慢慢適應了沉默寡言的鄧小平,也漸漸理解了丈夫,默默地支持著丈夫。
從太行山到大別山,從抗日戰場到解放戰爭,鄧小平率領部隊每解放一個地方,卓琳隨后就帶著孩子們也趕到那里。那段日子不堪回首,在戰爭年代卓琳拖兒帶女所經歷的苦難難以表述。“日子是很苦的,男孩子尿尿,汽車走著,就那么把著。女孩子要尿尿怎么辦呢?教堂里有一種水罐,就拿那個水罐給小孩接尿,接了以后倒在汽車外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