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參加開國大典,曾經連續四次負責空軍檢閱時的通訊工作。而且,每逢檢閱,他總是第一個來到機場,最后一個離開。
18個小時里只吃了一頓飯駱英說,參加開國大典時,他穿的是從國民黨手里繳獲的黃色軍裝
他是國家第一批陸空班的學員,曾先后五次參加國慶大典,負責保衛和通訊聯絡。他就是駱英——一位雖年近八旬卻仍然精神抖擻的老人。昨天,記者在市氣象局宿舍見到了這位78歲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與國慶大典的故事。
陸空班的第一批學員
“我1947年調到晉察冀,成了中國陸空班的第一批學員。”說著,駱英拿出相冊,找到了陸空班的畢業照片。“那時候挑選學員非常嚴格,政治條件非常高,我們本來招了80個學員,最后只剩了45人。”駱英說,他們那一批學員學的是有關通信和氣象的技術。可是,由于中國那時還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所以國內沒有人給他們講課,“還是美國派氣象組專家來給我們講的課。”
1949年5月,駱英被調到了北京并籌建了北京航空處。“中國的空軍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成立的。”駱英自豪地說。
身著繳獲的國民黨軍裝
“我們那天凌晨4點多就起床了。”回憶起開國大典,駱英至今興奮不已。他告訴記者,他們穿著從國民黨手里繳獲的黃色軍裝,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步行后,從駐地北京動物園來到了期待已久的天安門廣場。
駱英說,雖然新中國馬上要成立了,但仍有部分敵人蓄謀在開國大典上搞破壞。為了確保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許多人都領到了任務,他們也不例外。“中山公園最北邊的護城河是我們的防空區域。”駱英說,一直到開國大典結束,他與同事都守在那里。任務完成回到住處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將近18個小時里駱英和同事們只吃了一頓飯,但駱英當時并沒有覺得餓,相反,他總是處在激動、興奮的狀態,即使回到了住處,那種激動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靜。
開國大典結束3天后,駱英就被分配到當時的北京空軍司令部通訊大隊,并負責組建了航行電臺。“我擔任電臺的報務主任。”駱英說,他們主要負責各個航班的起飛和著陸情況。
四次參與空軍檢閱
“我1953年來到北京沙河空軍基地,擔任空軍第七師的通訊參謀。”駱英驕傲地告訴記者,第七師可是有名的空軍儀仗師,因為,每年國慶大典進行空軍檢閱時,都有沙河基地的飛機參加。
駱英說,1953年10月1日凌晨4時許,他第一個來到沙河飛機場,開始檢驗所有的通訊設備。他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接通指揮臺、停機線和加油線的電話,并進行檢查。然后保證雷達導航系統的正常運行。一切就緒后,機械師、飛行員、指揮員陸續到場。
上午10時許,空軍檢閱正式開始。半個多小時后,經過轉彎、編隊、受閱,飛機就可以安全著陸了。這時,其他人員可以離場,唯獨駱英不可以。因為,他還要安置所有的通訊設備。而且,為了那不到一個小時的飛行,1953年至1956年間的7-9月份,駱英和飛行員們都要進行非常嚴格的訓練。那三個月里,只要有訓練,飛機場的第一個身影總會是駱英,最后一個離開的也是他。
當記者問他總是日復一日地重復一項工作,是否感到厭煩時,駱英只說了一句話:“那是我的責任,我一定要做好。”
雖然距離開國大典將近60年了,但受閱時的情況,駱英至今仍記憶猶新。(珊佳 楊琨 實習生 楊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