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7月23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對北京市道路運輸條例草案修改稿進行二審,對備受爭議的拼車未予界定,但交通部門稱有償拼車仍屬于黑車,將給予嚴格處罰。
近幾年,由拼車這一命題引發的公共辯論,一直熱度不減,坊間相對一致的觀點是拼車應該合法化,應該受到鼓勵。而此次,北京市交通部門相關人士“有償拼車仍屬于黑車”的表態,再度使這一討論白熱化。該言論一出,質疑聲四起。
坊間之所以不以為然,并嘖有煩言,是因為將有償拼車歸于黑車,這種一概而論的定義失之于簡單和粗糙。比如,上下班搭個順風車,車主收取一包煙錢或者意思一下的油費,這種拼車怎么算是黑車呢?所謂黑車,一般來說是指那些沒有運營資格、不被國家允許的以盈利為目的的車。黑車的一大特征即是以盈利為目的,是一種地下經營行為,具有職業性、隱蔽性和牟利性等特點。拼車則不然,它具有互助性和共享性,其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方便,即便收取少量費用,也是為了分擔成本。
在當下的語境中,對拼車行為不僅不應該打壓,反而應該寬容甚至鼓勵。“騎車太累,公交受罪,打車排隊,開車越來越貴,只有拼車最實惠!”這是一名網友的感慨。誠然,拼車之所以風生水起,恰與現實困境有關,人們圖的是方便和實惠,講究的是節省和互助。
說得“冠冕堂皇”些,拼車于私而言是將車輛效能盡量最大化,于公而言則有三大現實價值:一是節約能源,二是解決交通擁堵,三是有利于環保。
高油價時代已經不期而至,石油不可再生,油價節節攀升,拼車可以減少開車,從而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新節約能源法明文規定,國家實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拼車一定程度上是響應國家節約能源的號召。而北京市交通之擁堵,舉世皆知,人們謔稱首都為“首堵”,拼車則可以減少車輛行使,故而對緩解交通擁堵有一定意義。至于有利于環保,更是毋庸諱言,車輛出行少,自然可減少尾氣排放。
也正因為拼車有如此多的裨益,拼車在歐美、日韓等國蔚然成風,政府一直鼓勵拼車行為,更耐人尋味的是,不拼車還會受到處罰。比如,一些國家,在高峰時段,如果空車上路就要被罰款。在新加坡,拼車文化更是蔚為大觀。據報道,新加坡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使用通行證,規定如果私家車中乘坐少于4人的話,就需要辦理通行證才能在道路上行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別國可以將拼車合法化,并以此涵養公眾的節約意識,我們何不擇其善者而從之?
當然,拼車也會產生一系列難題,比如,如果涉及交通事故賠償,具體認定標準比較困難。但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可能發生事故就禁止拼車,這未免機械。合理的辦法則是建立契約機制,出臺相應的條款加以明晰責任認定。
堵不如疏,一味地將有償拼車等同于黑車,注定會激起民意強烈的反彈。化解民意訴求的最好方式,就是制定公共政策或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時,要盡最大程度地面向公眾,經過民意充分發酵,經過熱烈的公共討論,如此才能制定出經得起檢驗又不辜負民意期待的良法和良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