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門稱婚介網站必須有實體店
專家認為受騙網友很難舉證網站存在欺詐
近日,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離婚訴訟案件,妻子起訴離婚的理由竟然是丈夫在交友網站上公開“征婚”。聽聞此案,人們在感到荒唐的同時也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樣的網站竟會隨隨便便替一個已婚男人做征婚廣告?
網上征婚欺騙事件多發
近日,王女士在一家交友網站上發現了自己丈夫的征婚廣告,上面赫然寫著:“離異,有房,有車。”王女士對這則“征婚廣告”進行了認真辨認,確定廣告中所描述的男子確為自己的丈夫。不僅如此,之后丈夫承認自己曾多次在網上“征婚”,并在自我介紹中明確表示自己交友的目的是“結婚”。惱羞成怒的王女士隨后將丈夫訴至普陀區法院。
其實,交友網站上的欺騙事件時有發生。上海徐匯區人民法院也曾受理過此類案件。
小雪今年27歲,通過交友網站認識了一個叫小剛的男子。小剛在網上總是文質彬彬,自稱是某藥品公司老總,且身世坎坷,正在苦苦尋找自己的“終身伴侶”。很快,小雪就和小剛確定了戀人關系。不久,小剛聲稱事業上出現瓶頸,需要資金周轉。于是小雪傾囊相助,將自己存折上的幾萬元都借給了小剛。此后,小剛便從小雪的世界中“消失”了。
交友網站大打婚戀招牌
記者在“百度”搜索“交友網站”后,共得到了570多萬條相關網頁的搜索結果。僅從數字上看,交友網站已經在當前的網絡文化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隨意點擊進入一家交友網站后,記者發現,網站的醒目位置赫然寫著“締造中國婚戀交友網第一品牌”,并稱自己是“中國最安全嚴肅的婚戀網站,只歡迎以婚姻為目的、具備嚴肅婚戀心態的單身人士、征婚者注冊,娛樂交友者請勿入內”。
記者又點擊進入另一家自稱“最好的”交友網站。網站上“高成功率白領精英婚戀交友首選”字樣被粗體標出,顏色醒目。
經過對多個網站的觀察,記者發現,各家交友網站紛紛在廣告詞中大做文章,例如“最嚴肅”、“最專業”、“最安全”、“成功率最高”等字眼出現頻率極高,對于想要結婚的青年男女來說,顯然頗具誘惑力。
并且,記者發現,這些交友網站普遍會收取“會費”。
釋疑解惑剖析三個疑問
交友網站從事婚介是否涉嫌“打擦邊球”?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幾乎所有交友網站,其背后的注冊公司不是科技公司就是信息公司。那么,科技或信息公司可否經營交友網站?掛著“交友”之名的“最嚴肅婚戀”網站到底可不可以做婚介生意呢?
記者從上海市民政局的知情人士處得到了明確的答復:“這種行為涉嫌違法。”他向記者解釋,通常情況下,婚介網站必須有實體店,僅憑一個網站不能做“婚介”生意。
另據《上海市婚姻介紹機構管理辦法》中的相關規定,舉辦非經營性婚姻介紹機構的,應當依法向機構所在地的區縣民政部門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手續,領取登記證書后,方可從事婚姻介紹服務活動。而舉辦經營性婚姻介紹機構的,應當到工商行政部門辦理登記注冊手續,領取營業執照后,方可從事婚姻介紹服務活動。
民政部門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很多交友網站有打擦邊球的嫌疑,如果網站安排一個男士和一個女士見面,本質上是很難分清雙方算交友還是相親。不僅取證上存在困難,在實踐中也很難界定。”但其強調:“民政部門會不定期對這類交友網站進行監管檢查的。”
對此,華東政法大學民法學教授牟逍媛表示:“如果網站的經營范圍內沒有包括婚介服務,那么網站任何具有婚介性質的服務和收費行為都是違法的,應該被定性為非法經營。”
交友網站是否應對“交友者”身份進行監管?記者從某交友網站了解到,目前交友網站普遍未實施“實名制”,但是都鼓勵網友使用實名交友。而記者在一些交友網站上看見,網站上的注冊會員鮮有實名注冊,類似“紫蓮花”、“鳳尾竹”、“飄兒”等名字隨處可見。
那么實名制注冊是否就可以幫助網站監管“交友者”身份呢?
上海市律師協會信息網絡及電子商務研究會副主任、北京廣盛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劉春泉表示,我國目前尚無這方面的強制性規定,但實名制的確是監管的有效方式。“公安部如今已經提供公民身份信息網上核查服務。”他說,采用實名注冊的網站,可以通過公安部的專業網站,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核實注冊者的真實身份。
記者從交友網站上了解到,目前一些交友網站雖然沒有實施實名制,但會通過增加星級,鼓勵網友上傳身份證、離異證、戶口本等證件,達到變相的監管。
其實,對于交友網站可否對“交友者”的身份進行驗證,專家的觀點也并不相同。牟逍媛就表示:“網站在沒有取得婚介經營資質的前提下,根本不具備獲得會員身份資料的條件。網站如何保證交友者個人信息的安全?如果這些信息被盜取了應該由誰來負責?”盡管牟逍媛肯定實施實名制對監管具有決定性意義,但她強調,沒有獲得婚介從業資格的網站如果貿然要求會員進行身份認證,顯然也是違法的。
誰該對那些“受害”的交友者負責?交友網站的工作人員并沒有直接回答記者的這個問題,她表示:“我們會在網站的醒目位置,貼出許多交友的安全公告,系統也會經常給用戶發送安全郵件當作提醒。”
據網站工作人員介紹,一旦有用戶舉報上當受騙后,網站將會及時凍結被舉報用戶的賬戶,同時封殺其IP地址。“我們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核對問題用戶新注冊時是否使用了原來的郵箱。另外,客服人員也會對網友信息的真實性進行篩選。”
如果網站對交友者的“安全”有了不少主動提醒與被動保護相結合的舉措,網站還該不該對交友被騙擔責呢?
牟逍媛解釋,如果網友要認定網站存在信息欺詐,那么受害人須提供確鑿的證據,但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一般受害人提供的證據往往缺乏可信性,所以此類案件在取證上存在很大困難。
劉春泉則認為:“網站在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擔責。”他表示,網站的開通都是經過審核的,而網友通過網站交友時被騙,只是網友的個人行為。“其實很多網站早就規避了這個問題,因為它們只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平臺。”劉春泉說。(本報記者 劉建 本報通訊員 丁孫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