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二:黨要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發生了根本轉變,需要帶領全國人民從“破壞一個舊世界”轉變為“建設一個新世界”。
在1949年3月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作重要報告,指出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點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闡明在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農業國家轉變為工業國家,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基本途徑。
工作重心的轉變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共產黨一方面要保持過去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另一方面,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努力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團結帶領廣大人民實現國家的繁榮和富強。
毛澤東也感到任務的艱巨。1949年6月,他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提出:嚴重的經濟建設任務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熟悉的東西快要閑起來了,我們不熟悉的東西正在強迫我們去做,我們必須學會我們自己不懂的東西。
毛澤東希望全黨同志都能加強學習、提高本領。在1955年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他說: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鉆社會主義工業化,鉆社會主義改造,鉆現代化的國防,并且開始要鉆原子能這樣的歷史的新時期,適合這種新的情況鉆進去,成為內行,這是我們的任務。
在1956年八大預備會議上,毛澤東進一步提出了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領導力量的思想。他認為執政黨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
談及此,唐洲雁說,“毛澤東始終強調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全黨要更加團結,在人民中間更好地起核心的作用。這一思想,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歷史使命。”
執政興國關鍵是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搞好社會主義建設,對于過去長期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中國共產黨來說,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強學習,提高本領。因此,在八大上,毛澤東特別向全黨提出要善于學習的問題,指出要把一個落后的農業的中國改變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我們面前的工作是很艱苦的,我們的經驗是很不夠的,必須善于學習。要不斷學習新技術、總結新經驗。他認為,我們現在的中央委員會,還是一個政治中央委員會,將來要成為一個科學中央委員會,里面應該有許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唐洲雁認為,毛澤東關于全黨都要善于學習的號召,是站在黨執政興國的戰略高度提出來的。為了能夠成為執政興國的堅強領導核心,毛澤東進一步提出了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要求,強調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決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因此,他要求所有的省委書記、市委書記、地委書記以及中央各部門的負責同志,都要努力使自己成為精通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的專家;各行各業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做到又紅雙專。
總結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對執政黨建設的探索歷程,唐洲雁認為,可以得出一條主要經驗,就是毛澤東始終注意圍繞中心工作開展黨的建設,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和推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把執政和興國兩項重要任務緊密結合起來,著眼于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始終高度重視提高黨的領導本領,通過不斷加強執政黨的自身建設,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執政興國的堅強領導核心。
探索三:開辟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真正做到執政興國,關鍵是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發展道路。
回顧1949年建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這段歷史,唐洲雁認為,這7年間,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恢復國民經濟、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和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在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1956年,在社會主義革命即將完成、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就要到來的時候,毛澤東又要求全黨要進行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到適合中國情況的發展道路。他說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為了實現第二次結合,毛澤東親自做調查研究,寫出了《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樣的重要著作。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確定了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1957年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提出,要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這兩篇著作貫穿了一個根本指導思想,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根據本國情況走自己的道路。唐洲雁分析指出,正是在這些重要著作的指導下,我們黨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發展道路進行了初步探索,逐步提出了統籌兼顧、綜合平衡,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主導,正確處理工農輕重比例關系,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等這樣一些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到了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總結了經濟建設中的經驗教訓,進一步指出:在社會主義建設上,我們還有很大的盲目性,社會主義經濟對于我們來說,還有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從我們全黨來說,社會主義建設知識非常不夠,應當努力學習,在實踐中間逐步地加深對它的認識,弄清楚它的規律。
“正是在不懈的探索中,我們黨逐步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建設目標,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終于建立起了相對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唐洲雁告訴本刊記者,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前27年中,盡管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種種艱難和曲折,但在全黨和全國人民共同的艱苦奮斗中,不斷克服困難,仍然取得了許多進展。這些經濟建設成就,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正如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的:“我們現在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這個期間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也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