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5時30分許,上海市閔行區蓮花南路羅陽路口,一棟13層在建住宅樓發生樓體倒覆事故,造成一名工人死亡,無人受傷。事故發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和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市建交委、市安監局、閔行區政府等有關部門和專家立即組成聯合調查小組,徹底查清事故原因,從規劃、施工許可、招投標、資質管理、施工圖審查、工程監理等各個環節逐一審查,并依法公開嚴肅處理。(新華網上海2009年6月27日)
看到這樣的消息,頓時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一種本能的反應,我們將來要住的新房子,還有安全感嗎?如果是一棟已經建起的住宅樓倒塌,那將會是一種什么局面,不敢想象。難怪有人感嘆,此高樓倒的正當其時,真是萬幸中之大幸。
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吃、穿、住、行”,真的都不能給老百姓以百分百的安全嗎?吃得不放心,不是擔心打藥,就是擔心有毒,行一直是個大問題,交通事故一直讓人惴惴不安,穿倒還好一些,現在連我們終身要住的地方都有危險了。有時候想起來,真的覺得很悲哀。為什么人類發展到今天,科技水平、發展水平在提高,可是那些基本的東西卻沒有保證了。有些古建筑歷經風雨,可以千年不塌,可是現在呢?不是現在的人沒本事,只是人心壞了。
按照當今的建筑水平,一棟13層的住宅不算高難度,畢竟幾十層,甚至可能上百層都可以立起來。可是為什么會出現如此讓人不寒而栗的整體倒塌呢?這到底說明了什么問題?我以為,至少有三點:
第一,說明房地產問題十分突出,必須下決心治理。現在看來,房地產問題十分突出,樓價太高,地產暴利,官商勾結,該走程序的不走程序,該按設計的不按設計,造豆腐渣工程,如此等等,民眾早已是怨聲載道,而這一些問題其實都是相關聯的一個整體。也許這一次住宅樓的倒塌出于偶然,但其背后必將隱藏著必然的東西,必將揭開人為操作的冰山一角。地產商為了追求暴利,可以不擇手段,甚至于不惜以犧牲百姓生命安危為代價。因此,在關系民生利益的房地產問題上,有關方面不能再猶豫不決,必須要在壓房價、規范市場上下功夫,如此才能真正維護良好的地產市場,否則一些問題將會積重難返。
第二,說明工程腐敗問題十分突出,必須下決心懲處。我在前面講過,現在的很多事情不是人沒有能力、沒有水平,而是人心壞了,人心貪了,唯利是圖,膽子一個比一個大,錢揀整的拿,工程揀差的做。近些年來,我們已經發生了不少在建工程的垮塌事故,以及并不鮮見的豆腐渣工程,有建筑,有橋梁,有公路,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分包轉包、擅改規劃設計、擅改質量標準,等等,這一切并非不能監管,而是我們官員的權力太大,缺乏有力的制約和監督,我們的一些官員已經被腐敗所擊倒,有的是直接行使監管的官員,有的還有更高級別的官員在縱容和保護。因此,查處工程腐敗必須緊而又緊、嚴而又嚴,從重懲處,否則不足以警醒。
第三,說明監督機制問題十分突出,必須下決心引入群眾監督。如果看一看我們在工程建設方面的制度機制和程序設計,比如從規劃到施工許可、招投標、資質管理、施工圖審查、工程監理等各個環節,不可謂不完善、不全面,基本上是環環相扣,可是為什么仍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類似事故。這其實也涉及到一個監督機制問題,對于上面各個環節的人物,地產商基本上能夠擺平,可是如果引入群眾監督,特別是利益相關的群眾監督,就不一定那么容易了。這可以從一些地方“村村通”工程引入當地群眾參與監督的實踐來看,還是有效果的。其實,對于我們身邊的工程,質量到底如何?不少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對于質量問題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只是沒有把這種議論轉化為一種監督的力量。
如果說,我們要想在監督機制上有所突破的話,完全可以在事關民生切身利益的那些領域,特別是可能危及群眾人身安全的領域,比如環保、工程、食品藥品、交通等等,引入群眾監督機制,這是可以嘗試的。而且要做就要真做,不能只是做個樣子,要把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相結合,要建立起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真正發揮群眾的巨大威力。
這棟住宅樓的倒下,會不會因為傷亡事故較輕,會不會因為倒的正當其時,會不會因為倒的“幸運”,最終對那些黑心的地產商和官員們的處理會不會也是“較輕”呢?會不會也給他們“幸運”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孫曉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