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北京市最高氣溫達到37℃,出行民眾紛紛利用口罩、帽子、手套、墨鏡遮陽。當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江蘇、安徽、湖北、寧夏、新疆、內蒙古等十三省區遭受高溫熱浪席卷,局地最高氣溫可達四十攝氏度。中央氣象臺已拉響高溫橙色警報。 中新社發 鄒憲 攝
6月24日,大連市出現高溫天氣,最高氣溫達33℃,創今年以來新高。在大連某煉鋼廠內,環境溫度超過40℃,而爐前溫度超過70℃。工人們克服困難,奮戰在一線。 中新社發 劉德斌 攝
中新網6月25日電 綜合報道,24日,中國的13省區遭受高溫熱浪席卷,局地最高氣溫達40℃。25日白天,中國共有17省市(自治區)將會受到“熱浪”不同程度的席卷。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期高溫中暑氣象預報,并繼續拉響高溫橙色警報。與此同時,“高溫立法”話題再次引發關注,有關專家指出,應盡快立法保護高溫下的勞動者。
中央氣象臺發首發高溫中暑氣象預報
6月24日17時,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汛期第一期《高溫中暑氣象預報》,并提請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注意采取防暑降溫措施。
中央氣象臺今天早晨六點鐘繼續發布高溫橙色警報:預計,今天白天,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北部及陜西大部、寧夏中北部、甘肅北部、內蒙古中西部和新疆南疆盆地有35℃以上的高溫,其中,河北大部、京津、山西大部、山東大部、陜西東部、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蘇西北部及南疆盆地東部等地最高氣溫可達37~39℃,河北中南部、京津南部、河南中北部、山西南部、山東西部及南疆盆地東部等地局部氣溫可達40℃。
鄭州最高氣溫達41.9℃ 4人猝死
24日,河南省氣象部門連續發布三次高溫預警,其中包括兩次紅色預警。鄭州最高氣溫達到41.9℃,不僅刷新了今年入夏以來40.1℃的紀錄,而且刷新了1966年6月22日41.4℃的6月下旬氣溫歷史紀錄,距離1966年7月19日43℃的高溫極值僅一步之遙。
據120統計,持續高溫已導致鄭州先后有4人中暑,4人猝死。
西安免費開放納涼防空洞
西安市人民防空辦公室透露,將于今日免費開放納涼防空洞,時間為每天13:30-22:00,讓市民享受天然的涼爽和休閑的樂趣。
據悉,往年納涼防空洞都是7月10日正式開放,今年由于近日出現高溫天氣,于是相關部門及時檢修設施,并于今日提前開放,廣大市民可以到防空洞里免費休閑避暑。開放后的納涼中心里設有免費飲水機、近300套桌椅,3個公廁,可同時容納1200人納涼。
高溫勞動保護遭遇法律空白
據悉,中國現有的有關高溫勞動保護的唯一全國性法規,是1960年頒布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條例》。專家指出,這個條例發布已快半個世紀,其中的大部分規定都不適合目前的勞動現狀,早已過時,應盡快制定全國性的法規保護高溫下的勞動者。
媒體報道稱,早在2007年7月,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四部門就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用人單位在高溫天氣期間,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作業,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處罰機制,通知精神并沒有得到切實執行。
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高溫下工作中暑算工傷。一線職工在高溫環境下工作,一旦中暑,職工或者現場人員應立即向用人單位報告;并由用人單位在24小時內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報告并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認定為工傷后,中暑職工即可按照相關法規享受工傷待遇。職工因中暑等工傷進行治療期間,視同提供了正常勞動,用人單位必須支付工資及相應補貼。
溫馨提示:應盡量增加休息時間 調節飲食
專家提示,一旦發生中暑,應將患者迅速搬離高溫環境到通風良好陰涼的地方,脫去衣服,進行皮膚肌肉按摩,促進散熱,或用電扇、空調降溫;颊咔逍押螅o患者喝含鹽的涼開水或含鹽飲料,同時服用十滴水或人丹等防暑藥品。如果病情危重,應及時送醫院搶救。若貽誤搶救時機,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肝衰竭、多器官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出血,甚至死亡。
防止中暑,要重視飲食起居。大熱天盡量增加休息時間。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食物,多飲水,以調節體溫,改善血液循環。多吃“清火”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綠茶、啤酒、咖啡、菊花、金銀花等。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飲烈酒,不抽煙。同時避免在最炎熱的時候外出,同時也不要在封閉的空間待得過久。居室要注意通風,通風可以迅速散去人體周圍的熱氣及減少空氣污染,使人產生涼快的感覺。特別是早晚室外氣溫相對低時,宜打開門窗。中午室外氣溫高,宜將門窗緊閉,拉上窗簾,啟動風扇、空調。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