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互聯網上出現了一組題為《某單位領導出國考察總結報告是如何炮制的》帖子,以文件截圖及單位網上工作平臺的對話為證,曝光了2009年初廣州海事法院有關人員花費48萬余元公款出國“考察”一事。在扎實的證據面前,網民期待這一典型的網絡監督,能夠促成有關部門對此腐敗行為的嚴肅查處。
但從當事方的回應來看,不免讓公眾失望。6月10日,廣州海事法院就此事件向媒體通報稱:網上流傳的6人12天考察南非、埃及、土耳其三國,人均花費8萬元屬實,但該項費用“嚴格按照我院2008年度出訪專項經費預算執行”,“沒有超過預算”。更令人驚詫的是,該院一位負責人還表示,近日在互聯網出現的《某單位領導出國考察總結報告是如何炮制的》帖子,懷疑是有人在該院的“O A”系統竊取內部文件,然后發布到互聯網上的。其理由在于:只有該院內部人員且一定等級以上的人才有權限登錄內部網站取得內部文件,目前正在對這些文件如何被外傳展開調查。(6月11日新華社)
網民質疑和批評的對象是該法院部分人員假公濟私、以“公務考察”為名行“私人旅游”之實。若要對此事件展開調查,就應該圍繞公款出國“考察”進行。鑒于廣州海事法院就是當事一方,由該院內設的“監察室”來調查此事件,能有何成效可言?作為被監察對象的院領導又是監察者的頂頭上司,這樣的監察有何公信力?而“沒有超過預算”云云,原來只是沒有超過該院自己的“預算”。
那么,不妨敦請廣州海事法院公開這份“不差錢”的預算。讓民眾看看,為何在旅游市場人均只需2萬元的行程,廣州海事局的領導就要花上人均8萬元。同時,廣東省的人大代表,應該重新審議通過的政府預算表現在具體部門的具體用途上,是如何有違民意,慷了納稅人之慨的。深入追問,之所以“公款旅游門”見怪不怪,行政機構、司法部門在假公濟私、三公腐敗上都“不差錢”,與預算監督和審計監督的軟弱無力有關。
還值得緊急關注的是舉報人的保護!皬V州海事法院考察門”之所以能夠曝光,讓公眾若隱若現地看到了在該院的“深喉”的影子。“曝光”滿足的是公眾的知情權,當事官員的利益也將因此而受到影響。以致廣州海事法院的某些領導們,似乎已經忘掉了應該在媒體面前有所矜持,而直接宣稱要對內部文件的外傳展開調查。一場“反舉報”行動儼然已經展開,“深喉”危矣!
違法的腐敗者趾高氣揚,合法的舉報人隱姓埋名;腐敗者高調向舉報者喊話,舉報者無言以對。出現這種現象絕不會是法治社會的正常一幕。要捍衛法治尊嚴,遏制腐敗的蔓延與日益囂張,也只能提請最高法院介入對此案的調查了。
□王剛橋(學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