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3日電 最新一期的《求是》雜志載文稱,“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政治制度、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巨大優越性。
文章稱,歷史上沒有哪一種社會制度能夠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但優越的社會制度在災害發生時能夠發揮最好的救災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成為動員、組織和凝聚社會力量抗擊災害的強大政治保障。
文章指出,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舉國體制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
文章說,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卓越領導能力和先進性;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充分展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政治制度優勢。
面對特大地震災害,黨中央果斷部署,動員全黨全國和人民軍隊立即投入抗災救災斗爭。短時間內,集結了十幾萬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近10萬醫療衛生人員,動員了20多萬志愿者,調集了大量先進技術裝備和救災物資。全國各省、市、區積極為災區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形式的支援,使抗災救災斗爭取得重大勝利。在災后恢復重建中,“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中央財政大力支持,部分省市對口支援,全國人民熱情幫助,災區群眾自力更生,譜寫了災后恢復重建的一曲曲壯歌。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組織動員能力和物質保障能力的一次大考驗、大檢閱和大展示。
文章指出,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雄厚實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
文章說,強大的綜合國力為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顯著提升的科技實力為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全方位的開放為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贏得了寶貴的外援和發展空間。
應對自然災害需要經濟實力。文章說,抗震救災中,緊急調動數十萬救災搶險人員,緊急調配數百億救災資金,緊急向災區運送上百萬噸食品、衣被、帳篷等生活品和燃油、煤炭等急需物資。地震發生不到一個月,各級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災資金234.58億元。為解救被困人員和運送緊急物資出動飛機數千架次。被地震嚴重損壞的電網、路網、通訊設施等,在最短時間內就得以迅速修復。恢復重建中,中央財政給予災區極大的支撐,同時北京、廣東、上海等省、市對災區的縣(市)連續3年進行對口支援,為災區恢復重建注入了活力。2008年中央安排了700億元建立災后重建基金,以后將繼續增加,各級地方政府也及時調整年度財政預算,不斷增加重建資金投入。在當前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新情況下,為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全國共規劃了4萬億元投資,其中災后重建資金就占1萬億元。所有這些,都是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不可缺少的物質力量。歷史再次印證了改革開放的巨大威力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
文章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促進了中國科學技術的極大發展,為科學救災和科學重建奠定了技術基礎。抗震救災之所以迅速有效,一個重要原因是使用了大量先進設備,運用了各種先進技術。
文章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不斷融入國際社會。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體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采取開放救災的政策,以最快速度將災情和抗震救災情況對全世界公布,積極尋求國際救援人員合作和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
文章還指出,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精神支撐,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優越性。
文章說,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為著共同利益團結奮斗的精神境界;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敢于勝利的民族品格;透明公開、勇于創新,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民主開放、與時俱進的時代風貌。
文章最后指出,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中華民族譜寫了抗震救災斗爭和災后恢復重建的壯麗史詩,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進一步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實踐再次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