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貴州打工的一位學生家長張某,匆匆趕回重慶市南川區,因為她的孩子被南川區道南中學分到了“農村班”。聯想到家里的農村戶籍和自己的農民工身份,她懷疑孩子受到學校的歧視。但在道南中學,她卻得到學校這樣的解釋:“‘農村班’是學校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新舉措。”
在一些中小城鎮學校,城鎮學生與農村學生原本就存在一定心理落差。一旦將部分學生明確劃進“農村班”,無形中會加大城鎮學生與農村學生的心理隔閡,也可能會對部分農村學生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這并不是筆者的擔憂,農村學生的父母出于謀生需要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已經使部分農村學生難以完整地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個事實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農村學生過于敏感、自卑或自閉的心理。重慶市南川區道南中學專門劃出6個“農村班”,表面看學校和教師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更重視些,但這種形式上的重視無疑給分到農村班的孩子臉上貼了個大大的“農村標簽”,甚至這種“關愛”越多,會令一些孩子越自卑,潛意識里還會產生逆反心理。
如果說,部分學生分到“農村班”后上進心強了、學習更努力了,那也只是表面現象。也就是說,這種特殊的關愛方式沒有真正把握和理解農村孩子的心理,尤其是沒有站位于農村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問題,也就注定會遭到家長和孩子們的反感和抵制。
筆者以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確需要關愛,關愛的方式也非常多。首先就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個和城鎮學生平等競爭學習的成長環境,讓農村學生和城鎮學生取得“人格尊嚴”上的一致和平等;其次,學校應該將功夫下在平時。在學習和引導上適當多側重些農村學生,在生活上多關懷些,多進行心理溝通和交流。這種細致入微的關愛,一定比大張旗鼓地分“農村班”效果好。(作者:畢曉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