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女生羅彩霞被同學王佳俊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備受公眾關注,而近期一些論壇的討論基調卻從對羅彩霞的同情,慢慢演變成對王佳俊的同情和對羅彩霞的聲討。對此,有網友猜測這些“挺王倒羅”的聲音可能出自網絡槍手公司。
網絡槍手公司的網意操盤手也是按勞取酬,即便他們給明星刷票,即便他們為利益集團代言,職業本身并不需要我們去批判,道理很簡單:一者,他們沒有悖逆公序良俗,沒有突破社會的底線,即便偶爾打了擦邊球,也只能證明某些規則需要打補丁;二者,我們與他們之間的話語權是對等而公平的,即便他們系統而專業地“批量發言”,社會話語平臺也不會因此就傾斜。換言之,只要公共事件的裁判權不在槍手那里,偽裝民意或變造民意并不會戕害公共利益;某種意義上說,反倒有助于公眾在博弈中辨識真民意,增益公共參與的智慧。
具體到羅彩霞事件上來,事實已然厘清,責罰自有法律法規去追究,網絡上大量疑似槍手的帖子,諸如《我看完了羅彩霞的博客,對王佳俊小妹妹更加同情了》《前期同情羅彩霞,現在感覺她太高調,甚至有點虛偽》等,并不會影響“公道”,頂多會誤導“人心”——只要這個社會的道德評判標準不至于淪喪,只要網絡平臺不至于喪失基本中立的立場,這些帖子越多,反而更能激發正義立場上的“斗志”。
站在權利與自由的立場看,即便這些網意操盤手的確來自冒名頂替方的授意,我們也應理解并接受這種行為。形而下地說,言說的自由就應該涵蓋兩個層面:一是站在正義制高點的批判,二是規避錯誤或掩飾罪惡的申辯。因為,今天我們不是冒名頂替者,明天我們也許會犯大小不等的錯,捍衛他們發聲的自由,其實也是保護我們不被封口的權利。
公共事件中的網意操盤手,只要無涉公權,就好比街頭吵架中的“有償助架”方,是參差多態的社會生活中的風景。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對此保持必要的警惕——我們應該警惕的,恰恰是公共事件中為政府職能部門杜撰網意、虛構民情的操盤手:一方面,這種行為虛耗的是納稅人財政供給,給公共決策提供虛假信息;另一方面,這種網意往往是為某種壞政策吹號角,為某種有失公允的決定打根基,甚至是試探民意反彈的底限,居心惡毒。
公共事件無論如何繁復糾結,只要公權不偏不倚,我們總會不斷逼近真相,不斷走向公平與正義。政府若要保持客觀公允的立場,不僅不能自請網意操盤手選擇性發言,還得關注真實民意的聲音——在寬容民間網意操盤手羞答答登場的時候,更要防止其利用物質能量屏蔽普通公民的發言權。(三點水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