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短片)
解說:
《京華時報》發表評論《神木免費醫療疑似大躍進》,指出“重大政策出臺的時候,除了理想主義的動機,決策部門需要更多現實的思索和科學的考量。一套完善的醫療體系或者任何社會服務體系必須有與之配套的成熟機制。”
《大眾日報》發表評論《醫療需要保障而非免費》,認為“與其不現實地推行全民免費醫療制度,不如腳踏實地地建立切實可行且真正讓民眾收益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不斷擴大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覆蓋面,逐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
《錢江晚報》發表評論《免費醫療擠爆別拿道德說事》,指出“這種恐慌心理是對免費看病政策的將信將疑,而且既然免費教育,沒有不該讀書的去讀了書,那么我們就理由相信,只要免費醫療成為一種常態,就不會有不該看病的去住了院,只有吃了這頓沒下頓的人才會在免費的午餐中暴飲暴食。”
《新京報》發表評論《神木醫改模式的突破和局限值得研究》,認為“神木模式打破了城鄉之間的界限,也打破了職工、居民之間的身份界限,相比現有體系邁出了一大步。”文章還建議,“政府可以通過減稅,將更多財富留給民眾。”
《西部商報》發表評論《神木免費醫療有巨大探索意義》,建議要“見招拆招”地在具體實踐中找到解決之道,比如對輕病住院、病愈而不出院的患者可以規定必要的懲罰性收費措施,規范就醫和住院制度,對于借機發財的醫療機構可以通過增加透明度等方式,歸置各種過度醫療行為的發生。”
網友陳名重則《為神木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叫好》,他認為,“神木縣的免費醫療制度并非如人們所說的是敞開肚子吃飯,免費醫療并非全報,而是報銷70%,自己負擔30%,這樣的報銷制度本身就是一種約束。”
《瀟湘晨報》發表評論《別急著唱衰神木免費醫療嘗試》,文章說,“我們更看重的是神木免費醫療的破冰性。因為有了神木的率先吃免費的螃蟹,才能讓那些后來者清楚地看到,免費醫療由夢想變為現實究竟還相差多少距離,還有多少制度上與體制上的問題需要逐一解決,還有多少公眾道德風險需要予以控制。”
主持人:
我們來連線中央黨校研究室的趙杰博士,他長期研究的是我們國家的醫療改革。
趙博士,你好。
趙杰(中央黨校研究室博士):
你好。
主持人:
剛才我們在演播室里面說了,全民免費醫療是我們所有人的一個夢想,現在這個夢想在陜西神木提前實現了,您怎么分析他們這個舉措?
趙杰:
我覺得這是對醫改在供方、需方同時加大投入的政策導向下的一種探索,全民免費的這種政策導向體現增大政府在付費中的比例,神木用了它一種實驗,用了它的一套機制進行這種探索,我覺得這是它的積極意義之所以在。
主持人:
現在人們都評價,說當地政府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但是政策設計出了問題,您覺得它的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了?
趙杰:
現在可以從這個角度評論,但是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角度,一個就是它的制度設計里面的,制度設計的問題就體現在它把醫改的推動者和補貼財政保障的支付者,這個在制度設計上沒有一個制衡約束機制,它還缺一個醫療費用的控制機制,因為沒有醫療費用的控制機制,自然按照經濟學上的道德風險,你是一個免費供應,敞開花錢的話,大家都會實現一種過度醫療。由過度醫療在沒有全民免費或者沒有財政加大補貼的情況下,是醫療機構向病人開大處方,向病人直接收取很多錢,醫療機構沒有公益性質了。在全民免費或者財政保障的費用補貼加大以后,它依然存在過度醫療,只不過這個過度醫療由政府來買單而已,所以這個里面缺乏一個醫療費用的控制監督機制,而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它有保險機構,還有其它的醫保審核、評估這些方面能夠起到費用控制的目的,這是它的制度設計上的一個問題。
主持人:
趙博士,您看,在神木縣這樣一個縣的范圍內實行了這樣一種全民免費醫療,您覺得它對于整個全國的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會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
趙杰:
它把財政負擔、財力的有限性和我們在醫療改革取向上加大財政保障的趨勢,用個案的方式把它們之間的矛盾比較好的表現出來了,這種矛盾的展現就會推動我們醫改增加需方投入,同時也增加供方改革試驗的意義。
主持人:
謝謝趙博士,其實剛才趙博士說了,他覺得作為一個試點可以展現出很多矛盾,是為所有后來人所避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