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7日電 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今日通報“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情況,通報中發布了專家對災區房屋建筑質量情況的結論。專家的結論指出,重災區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很難抵御此次特大地震的破壞,重災區房屋的倒塌是不可抗拒的。
通報中具體稱,“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嚴重破壞甚至倒塌。四川省委、省政府對危房鑒定工作高度重視,制發了《關于正確處理震后危房鑒定和拆除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在建設部等有關部委支持下,組織省內外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2500余人次,深入災區開展地震震害調查,并組織房屋震害研究專家組進行深入分析論證。
通報還稱,前不久,專家組已公開發表了《“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與對策研究報告》。報告認為,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及相同區域房屋震害不同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地震的原因。此次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強、發震方式特殊、震動持續時間長,地震震源深度淺、破裂長度大、震害范圍廣。
二是不同地質構造、不同場地條件的原因。在不同地質構造的區域或雖在相同區域但不同場地條件下,由于地震波傳播的方向、地震波峰值的疊加效應和共振效應等原因會導致不同區域或雖在同一區域的房屋震害明顯不同的結果。
三是房屋本身結構類型和建筑形式的原因。不同的房屋結構類型和建筑形式,在這次地震中體現出震害明顯不同,比如以大開間、大開窗、外走廊等形式的磚混結構建筑震害最為嚴重,垮塌也比較多。
四是不同年代抗震設防標準的原因。除松潘、石棉、九寨溝縣外,此次地震的極重災區和重災區房屋建筑的最大設防烈度為7度,而汶川地震實際影響烈度達到了8—11度,地震實際影響烈度普遍超過極重災區建筑設防烈度的1.5—4度,根據抗震規范對大震進行超越概率計算的結果,當實際影響烈度超過設防烈度的1.5度時,房屋結構主要受力構件的強度和變形無法承受,倒塌在所難免。五是使用不同建材及制品的原因。九十年代中期以前預制空心樓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鋼絲構件的房屋,以及在農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壘”等土筑墻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漿為主要粘結材料的房屋,其整體性和抗震性均差,在這次地震中震害嚴重,倒塌較多。
專家的結論是:重災區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很難抵御此次特大地震的破壞,重災區房屋的倒塌是不可抗拒的。
通報同時指出,這次特大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在技術上也是有教訓可總結的。目前工作重點是通過對房屋震害研究,進一步認識地震對房屋建筑破壞機理的規律,從而指導災后恢復重建,優質高效地推進重建工作。至于社會上有人提到倒塌建筑存在質量問題,省委、省政府態度很明確,只要有確鑿證據證明建筑設計和施工確屬存在違法問題的,有關職能機構將依法查處。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搶險救援階段,經各級抗震救災指揮部統計,四川省共有68712名同胞遇難,17921名同胞失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