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連山坡村雨后泥濘的山路上,程林祥總會產生一些幻覺。
有時,大兒子程磊會突然出現在他身邊,還是七八歲時的模樣。兒子牽著他的手,高高揚起下巴問:“爹爹,咱家什么時候能買一輛汽車啊?”
有時,他也會隱約看見父親程瑞全走在前面不遠處。老人裹著穿了10多年的藍色圍裙,背著背簍,拎著一把鋤頭,鋤去路面上突出的山石。
但大多數時候,這個中年人不得不回過神來面對殘酷的現實:自己的大兒子和父親,都已經不在了。
去年的“5·12”大地震中,映秀鎮漩口中學的高一學生程磊,在倒塌的校舍中遇難。程林祥與妻子劉志珍,冒著余震,步行了50里山路,把17歲兒子的遺體背回了家鄉水磨鎮連山坡村,并把兒子安葬在家后面的山坡上。
上個月,程林祥70歲的老父親程瑞全,又在家門口這條山路上出了車禍,連人帶車摔下了數百米深的懸崖。
現在,這個39歲的男人只能用忙碌的方式,來暫時麻木自己,不讓自己想起這一切。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踩著泥巴,去山下的鎮子上買水泥,他要和山上的鄰居們一起,修好這條“該死的”山路。
車禍
這是從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深處通往山下水磨鎮的唯一一條道路。
路長1.5公里,是在山體上一鋤頭一鋤頭硬生生挖出來的,路面最寬的地方不足4米,最窄處僅兩米多點,下面就是數百米深的懸崖。一旦遇雨,路面和沼澤地沒什么區別,一層厚厚的泥巴,“就連下坡都要使勁地踩油門”。
去年的大地震,又震松了山路旁的巖壁,稍有點風吹雨打,山上就會往下滾石頭。路面被震裂了,很多地方裂開了數十米長、半米寬的大口子。
一年來,這條路上接連已經死了兩個村民,都是開車時稍不小心摔下了山。對于大山深處的連山坡村一組13戶人家、58口人來說,這條路已經成了“隨時可能送命的老虎口”。
事實上,只要頭一天下雨,次日一早,程林祥的父親程瑞全就會默不作聲地出去修路。生前,老人一直渴望把這條土路修成水泥路,可村里根本沒這個財力。老人能做的,只是用鋤頭把滾到路面上的山石鋤掉,或是刨些泥土,把被雨水沖開的大口子填上。
程瑞全從17歲開始做木匠。他的手藝,在當地很有名。前兩年,老人年紀大了,身體越來越不好了,平常已不大接活了。但地震后,很多倒掉的房子需要重建,人們紛紛找上門來,老人只得重新出山。
3月20日,是農歷中的春分。吃過早飯,程林祥便開著自家的小四輪,載著父親和妹夫下山干活兒。他母親原本并不同意他們這天出去,因為“就連過去的長工,春分都得休息的”。但要蓋房子的人太多了,他們耽擱不起時間。
小四輪就快沒油了,出門前,程林祥咕噥了一聲:“今天開出去不知道能不能再開回來。”這句話讓邊上的妻子劉志珍聽見了,她氣惱地質問:“這叫啥話?把油加滿了就是了!”
程林祥也不還嘴,載著父親和妹夫下了山。可10分鐘后,這輛車子就再也開不回來了。
這段山路中部有一處大拐彎,路面裂開個大口子。往常程林祥每次經過這兒,都會小心翼翼地放慢速度,可這天,小四輪的馬力總也加不上去。他有點著急,踩了腳油門。
那一瞬間,他感覺車輪在口子上剮了一下,“好像完全不受控制”地沖了出去,在懸崖邊上打了個彎,翻下山去,一頭栽進了山下的河里。
懸崖下松軟的草墊保護了程林祥和他的妹夫,他倆滾下了幾十米,奇跡般地竟沒受傷。可當他倆在一塊山石邊找到程瑞全時,發現老人的頭被撞了個大口子,滿臉是血。待兩人費盡氣力將老人背上路面時,已經沒氣了。
援手
劉宏葆到程家那天,正是4月4日的清明節,老人的喪事已經辦過了十多天。
劉宏葆是廣東佛山援建水磨鎮工作組組長,到水磨工作已經9個多月。有一天,他無意中聽人說起程家夫妻背著兒子遺體回家的故事,回辦公室后,他從網上找出相關報道,仔細看了幾遍。
“沒想到在這樣的大山深處,還有這樣偉大的父母。”作為一個父親,他“感動感慨得不得了”,清明節一早,他領著8個同事,開了兩輛越野車,帶著些錢和慰問品,上連山坡村去看望程家夫妻。
那天早上,天上飄著小雨,山路又成了沼澤地。就連四輪驅動的越野車,開起來都“像開船一樣”,汽車的輪子在懸崖邊一個勁地打滑,嚇得劉宏葆“一身冷汗”。
這天,程家夫妻也早早起來了。他們在家門口擺了一張供桌,放了一些供品和黃色菊花,祭奠老父親和大兒子。劉宏葆9時左右來到程家時,祭奠已經結束了。夫妻倆把菊花抖碎了灑在地上,家門口一地的黃色花瓣,星星點點。
前一天,村干部向他們打招呼說劉宏葆要來的事。夫妻倆特意為工作組備了一桌飯菜——臘肉、豆花、土雞蛋,擺滿了整張桌子。但劉宏葆說自己“一口都吃不下”。他直截了當問劉志珍: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地方?
來水磨鎮之前,劉宏葆是廣東佛山市的市長助理,在當地主持過高能耗產業的轉型工作。他曾淘汰了佛山一大批高能耗的陶瓷產業。如今,地震之后重建的水磨鎮,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地震之前,這個被青城山、臥龍、三江等著名旅游景點環繞著的江邊小鎮,卻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高能耗工業區,有著州里最大的水泥、電石、稀土等高污染企業,鎮上的許多農民,都在這些工廠里打工。
但山上的村民們很不喜歡這些企業。自從工廠的煙囪開始冒出濃煙,劉志珍家的田地里,幾乎連玉米都種不活了。“我們就算餓死,也不想去這樣的廠里打工。”她生氣地說。
地震之后,很多工廠都被震塌了,處于半停工狀態。借此機會,劉宏葆與阿壩政府協商,想把這些高污染企業統統遷走。他請來北京大學建筑學院的教授做規劃,目標是把水磨鎮打造成一座以旅游業與教育業為主的全新小鎮。
他的另一個任務是,修好那些地震之后損壞的道路。水磨鎮下屬的18個自然村,劉宏葆都帶著同事去過,但像連山坡村這樣危險的山路,卻很少見。
“那你能不能幫我們把門口這條路修成水泥的?”面對親自找上門的劉宏葆,劉志珍猶豫了老久,終于開了口。
劉宏葆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這個“忙得已經半年多沒睡過好覺”的中年男人,甚至很細心地幫助程家看了看風水。原本這條土路直接對著程家的大門。他讓程家等路修好后,把門的方向改一改,或者在門前加個照壁,“擋一擋晦氣”。
“我要把水泥路修到程家的大門口,但我更希望把鎮子重建好。”
事后,他解釋說,“我不僅是在修一條方便通行的路,我要修的,是一條幫助他們通向城鎮化的道路,讓他們的命運發生根本的變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