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4日電 題:“繼續沿著五四運動開辟的道路前進!”
——專訪北大哲學系教授黃楠森
記者 孫宇挺
“建國后我們基本上仍然是在循著五四運動所開辟的道路前進,六十年的經驗證明循著這條道路前進是正確的,今天我們應該繼續循著這條道路前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完成。”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八十八歲高齡的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黃楠森這樣對記者說。
在黃楠森教授看來,五四運動的最偉大意義在于它為中華民族舉起了“民主與科學”這面旗幟,從而開辟了中國社會革命的新階段——能夠把革命引向勝利的階段。民主與科學,作為社會發展道路的兩個基本因素,無疑應該具有更廣的理解:民主是中國社會的改造,科學是中國社會的建設,社會改造的目標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是全面現代化。
“民主與科學的口號就是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軍閥的統治,提高中國科學技術水平和物質生產水平,其最終的目的是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趕上世界發達國家。民主與科學最初屬于資本主義文化的范圍,五四運動期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給予民主與科學口號以新的內容。”黃教授說,“民主從資產階級民主轉化為社會主義民主,科學從自然科學進一步擴大到哲學和社會科學,成為包括認識的一切領域的科學,包括指導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切領域的科學。”
“這種變化使當時中國愛國的積極的活動分子中間有了馬克思主義的初期的信奉者,他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來進行革命運動,其所采取的道路當然會不同于原來的民主主義者。五四運動就是在新文化運動和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下發生的,這種影響使五四運動不僅具有更大的規模和聲勢,而且具有前所未有的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性質,從而使之蘊涵著新的實現中國現代化的道路,即新的民主和新的科學的道路,或者說,不是通過資本主義,而是通過社會主義來實現中國的現代化。”黃教授說。
黃楠森教授說,世界歷史發展給中華民族提出的任務是實現中國社會的全面現代化,趕上世界歷史的步伐。這個任務可分為兩個具體方面,一個是對外排除帝國主義的侵略,求得主權獨立,領土完整;一個是全面改造和建設中國社會,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健全的社會關系和符合中國需要的現代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現在,前者的任務大部分已經完成,后者的任務還在繼續推進中。
黃楠森教授相信,五四運動所開辟的道路到現在還是有意義的。九十年后的今天,只要我們堅決循著民主與科學的道路走下去,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指日可待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