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我省公布《湖北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正式啟動我省新一輪的政府機構改革。
這次改革,是我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進行的改革開放以來第六次機構改革,也是“大部制”改革隨州試行9年后在我省正式破冰啟航。
早在2000年,隨州市開始試行大部門制的改革試點,在全國創造了政府機構改革的先河。
隨州改革試點時,還沒有出現“大部制”的概念,直到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后,“大部制”的概念開始逐步深入人心,而“大部制”體制的構想,被普遍認為將是政府改革的一個新起點。
大部制,就是指把業務相似、職能相近的部門進行合并,集中由一個大部門統一行使。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精簡政府機構,減少部門之間的職能交叉和權限沖突,簡化公務手續;另一方面也可減少橫向協調,有利于建立統一、精簡、高效的符合市場經濟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現代化政府體制。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我省此次機構改革內容也體現了“大部制”思路,如:將省經濟委員會、省信息產業廳合并成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將省人事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合并成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省交通廳、省建設廳指導城市客運的職責,整合劃入省交通運輸廳,組建省交通運輸廳。
據此,有專家建議,在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旅游圈的建設進程中,也可以借鑒大部制改革的做法。
省社科院副研究員王立京認為,我省可將“大部制”思路引入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旅游圈的建設。在具體思路上,可采取由省政府牽頭,成立一個常設的決策機構,在事務決策上采用集體議決,各成員城市執行決策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各自為政和地方保護,優化資源配置,達到促進區域間協調發展的目的。
這次改革,是我省改革開放以來第六次政府機構改革。
王立京認為,這次行政體制改革和過去五次改革有沿承性,既有聯系也有區別。聯系是改革的長遠目標是一致的,即政企、政事、政資分開,轉變政府職能,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系。區別是每次改革的具體目標和側重點不同。“這次改革不僅考慮到了社會對改革的承受力,也考慮到了改革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是一個積極穩妥的方案,”有關專家分析,這次改革的重點是推行“大部制”,通過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實現職能有機統一和相互協調,初步達到調整權力關系、消解部門利益、實現有效監督的目的。“此次機構改革一個重大突破就是通過職能調整、理順關系、明確職責使職責權大體一致,”王立京認為,重視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強化責任意識和制度建構,為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奠定制度基礎是其重要目標。
深層次前瞻此次改革的時代內涵時,專家們認為,這次機構改革也按照時代和湖北發展需要,在防止部門利益進一步強化上埋下了伏筆,做到階段性目標和長遠目標相結合,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因此,專家建議對于湖北發展急需的一些部門,可以在不改變改革總體框架之下,采取加強職能和低職高配領導班子等方式,提高其履行、實現職能的能力。而對于那些已經對湖北發展作用不大的機構,可以采取職能剝離、劃轉而保留機構和機構規格的方式為下一步改革奠定基礎。(記者 羅序文 實習生 成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