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輿論熱議的“環保遮丑風波”,近日,黑龍江省副省長于莎燕獨家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于莎燕表示,歡迎媒體客觀公正報道、監督環保工作,黑龍江不會因為前段出現的“會議風波”誤會,回避輿論監督,也不會放松“鐵腕”執法方式和“高壓”監管措施。
于莎燕說,公眾輿論關注環保工作,對我們是壓力更是動力,環保無小事,國家重視、百姓關注,作為邊境省份,黑龍江尤其重視環保工作。近年,相關部門逐步完善聯合辦案、情況通報、聯合檢查、案件移送、重點督查等制度,綜合監管和執法能力顯著提高。2005年以來,全省各級環保、監察等部門共掛牌督辦環境違法案件517起,其中省級以上掛牌督辦案件49起,全部在新聞媒體上進行了曝光。
日前,媒體熱議的黑龍江環保部門為污染企業遮丑,對公眾保密的事件沸沸揚揚,關于這一事件的報道和評論可以說是鋪天蓋地,質疑、憤怒、同情、體諒、反思,各種聲音和情緒交織,也有不少讀者寫信,請媒體徹底調查公布黑龍江的環保狀況,以正視聽。記者近日就此進行了調查。
黑龍江省環保宣傳教育中心主任林強介紹了事件經過,他說,4月14日的召開的黑龍江省環境執法暨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會議邀請了5家新聞媒體參加,會上有媒體記者向工作人員索要原本只發給與會代表的會議材料,工作人員口頭答應后并未及時提供。林強說,與會代表的會議材料中有一些表格是需要縣市環保局填寫的,一些統計數據基本都是被媒體曝光過的材料,并無所謂保密名單,當時主要考慮到是個工作材料匯編,就沒有提供給記者。本報記者與當事記者溝通時,他認為工作人員的言行讓他有理由產生懷疑,當時出于職業敏感,以為其中有“貓膩”,應該引導輿論關注此類現象,于是發了評論文章。
林強說,個別工作人員在會上、會后存在工作主動性和協調溝通欠缺的問題,引發輿論如此關注的確始料未及,既說明環保信息公開已經為公眾關注焦點,也表明在媒體接待和信息提供工作中有不足,對改進環保宣傳有促進作用,雖然一些文章的推理和想象過于偏離事情本身,甚至轉向人身攻擊和謾罵,我們有委屈,但不會放松工作。
黑龍江省環保廳廳長李平說,即便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也還要講實事求是,黑龍江省環保工作肯定有不足,有歷史欠帳,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決沒有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刻意隱瞞遮蓋排污企業的污染事實,省里也從來沒有領導打招呼,要求對污染企業“網開一面”,“還是人民日報負責任,事件發生以來,輿論一邊倒,我們沒有發言的機會和平臺,除了人民日報也沒有任何媒體來現場采訪過我們。”
李平拿出一份2008年度黑龍江省環境狀況公告,公告表明,該省整體環境質量穩定并有向好趨勢;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出現雙下降;監測結果顯示,2008年松花江水質穩中趨好,為輕度污染,部分支流水質明顯改善。松花江黑龍江省界肇源段水質達標率為63.5%,匯入黑龍江的同江斷面水質達標率為55.8%,出境水質達標率同比增長11.6%。從2006年開始,每年都開展松花江流域涉水排污企業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僅去年,就檢查排污企業約1.2萬家次,對800多家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了處理。此外,還開展了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畜禽養殖環保專項檢查,對環境違法問題較集中的焦化行業進行了專項整治,關停焦化企業8家,取締反彈小煉焦70余家。
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行長周逢民表示,包括近日通報的密山林源煤氣、黑龍江迪龍制藥等7起環境違法案件在內的一百多家排污超標企業信息,已被銀監機構收錄在案。這表明黑龍江省企業違法排污要付出“信用代價”,因違法排污被環保部門處罰的企業,將在銀行貸款、上市融資方面受到限制。
李平說,雖然只是誤會,但表明公眾的環保意識高漲,對今后工作也是一個促進,今年,黑龍江省將繼續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對重點流域、區域進行重點整治,對阿什河、呼蘭河等五條流域實施專項整治,徹底消滅劣Ⅴ水質。同時,繼續開展環境執法后督察,對整改緩慢或拒不整改的進行媒體曝光和掛牌督辦,暫停其新建項目環評審批;向監察機關移送案件,依法追究責任人的行政責任;向銀監機構通報情況,納入企業征信系統,限制其信貸。違法行為特別嚴重的,要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黑龍江省環保廳副廳長富亞峰介紹,作為全國生態省建設試點之一,黑龍江省生態建設全面推進,僅2008年,全省就完成退耕還林3萬公頃,治理“三化”草原15.3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6萬公頃。目前,全省自然保護區達到190個,其中國家級20個,全省各級各類生態示范區及試點總數320。2008年全省環境質量公報顯示,黑龍江生態環境狀況良好,野生動植物棲息和生長環境逐步改善,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繼續呈下降趨勢,省轄城市好于和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天數平均達到314天,同比提高6天。松花江水質穩中趨好,部分支流水質明顯改善,出境水質達標率比上年增加11.6個百分點。
黑龍江省提出,將加大監管整治力度,認真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同時,積極暢通環境投訴渠道,健全環境糾紛多元化調處機制和重大環境信訪案件地方領導包案制,確保區域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確保社會和諧穩定。(記者汪波 吳齊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