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社科院編寫的《當代中國社會流動》一書,對當代中國十大階層進行排序,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位于第一位,而排在社會的最底層的是產業工人、農業勞動者、城市無業或失業、半失業者,這個排序讓人感慨時代的變遷。解放初期,曾稱作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工人是最謠言的群體,是重要的經濟支柱,大慶鐵人王進喜、淘糞工人時傳祥作為一代勞模,是億萬人心中的榜樣,然而如今工人、農民卻成了生活待遇偏低的弱勢群體,昔日的工人文化宮、工人療養院也大多徒有虛名。此外,經濟危機、產業不景氣的壓力讓他們更加邊緣化,如今,勞模依舊年年評選,明星和企業家也加入了勞模的隊伍,然而對于勞模中的普通工人階層來說,除了一紙榮譽卻很難得到明星待遇,對此,《工人日報》發表文章,請給普通勞模更多關注,在五一勞動節來臨之際,要多關注工人農民群體的物質待遇,和不差錢的勞模小沈陽相比,底層的勞動群體不僅需要社會價值認同,更需要物質關照,而僅靠五一節集中宣傳和頒發獎狀、獎章是遠遠不夠的。
主持人:
接下來我們來連線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蔡主任您好。
蔡繼明(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
我們知道社會不斷的變遷,現在勞動者的概念是不是范圍也比以前更大了?
蔡繼明:
是的,勞動者由原來的簡單的體力勞動,現在擴展到了腦力勞動,由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也擴展到了第三產業,勞動者的范圍確實是不斷的在擴大。但是我還是不贊成把勞動者的范圍過分的擴大,比如說把它泛化,比如說一些私營企業家我覺得是不能夠列入勞動者的范圍,當然更不能夠評勞模,因為這個社會畢竟是劃分為階層的,勞動者階層,管理者階層,私營企業家是私有者,它主要的不是以勞動作為謀生的手段,所以是不應該劃到勞動者的范圍里面,更不應該去當勞模。
主持人:
這是您對勞動者的定義,您怎么看像剛剛我們在短片里面看到的,蔡偉由有一名普普通通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三輪車夫,現在變成了博士的現象?
蔡繼明:
我是贊成這樣一種選擇,因為在教育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孔子那個時代都可以做到有教無類,那么教育部規定了很多條條框框,比如說必須是本科生才能讀碩士,碩士畢業有了文憑才能夠讀文憑,這是對一般的專業,對絕大多數人來講也是必要的,但是對于特殊的專業和特殊的人才,我想不拘一格選人才,這個也是必要的。
主持人:
您覺得現在對于底層的這些勞動者,他們通向社會上面的階層的通道存在嗎?
蔡繼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