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單純、片面、過分地強調某一方面的公正,忽略其他的公正,都會帶來一些問題,只有堅持全面、立體的公正觀,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司法公正。
堅持全面、立體的公正觀,就要強化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相統一意識。任何以實體公正為由排斥程序公正價值的做法,必須堅決予以糾正;任何以程序公正為由掩蓋實體不公的裁判現象,必須予以有效遏制。修改后的民訴法已經施行一年,其中程序性再審事由占到一半以上,對不能滿足正當程序基本要求、可能影響實體公正、可能影響其他程序正常運行的程序問題,要依法啟動再審程序。通過再審程序發現實體有問題的,既要對實體問題予以糾正,也要對程序的違法性予以確認;實體處理正確的,也要在再審判決中對程序違法進行確認;因程序性事由而啟動再審程序的,還應特別關注自由裁量權的正當性問題,自由裁量明顯不當的,應依法糾正。
堅持全面、立體的公正觀,就要強化形式公正與實質公正相統一的意識。形式公正解決的是司法活動的合法性問題,而實質公正解決的則是司法活動正當性、合理性問題。形式公正,實質不公,缺乏正當性、合理性,公正的形式就沒有任何意義;實質公正,但形式不公,公正的結果就不能被當事人所感知、所認可、所服膺,其社會效果也與不公正的結果大體相當。只有實現形式公正與實質公正相的高度統一,才能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完美統一。
堅持全面、立體的公正觀,就要強化客觀公正與主觀公正相統一意識。主觀公正是人們對某一司法活動的主觀認識、主觀評價或主觀感覺,客觀公正是某一司法活動在客觀上或事實上是公正的。人們對裁判結果的利害關系不同,對法律的理解和認識也不盡相同,因此,主觀公正是具有多元性的,故而它很難成為衡量司法活動是否公正的科學標準。但是,任何一個客觀公正的標準都是通過主觀公正逐步形成的,客觀公正是人們對某一司法活動是否公正的共識,要力爭主觀公正與客觀公正的統一。要增強裁判文書的說理,針對當事人的爭議焦點和訴訟請求,全面闡述裁判依據,將法律規范完整地附在后面,盡可能讓當事人充分理解、切實明白。
堅持全面、立體的公正觀,就要強化司法公正和社會公正相統一意識。社會公正是人們追求的永恒目標和首要價值,司法公正必須體現社會公正,并保障實現社會公正。作為特殊救濟手段的審判監督程序,其基本使命就是糾正錯誤,實現司法公正。如果說司法是實現社會公正的最后一道法律防線,那么審判監督程序就是維護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只有切實保障司法公正,才能有效實現社會公正。司法工作人員和社會大眾對公正的認知客觀上存在差異,就要求我們盡量用人民群眾能夠聽得懂、聽得明白的語言,讓社會能夠理解;在案件的辦理中要更多地尊重社情民意、風俗習慣,爭得人民群眾的認同;要加強溝通、宣傳,獲得大眾的支持。
堅持全面、立體的公正觀,就要強化個案公正與普遍公正相統一意識。由于個案的差別,普遍公正標準的適用,可能會產生個案的不公正。在個案不公正的情況下,就要求我們對個案的當事人做一些法外的工作,使他們的利益能夠大體上平衡。
全面、立體的公正觀給審判監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加強審判監督工作,最大限度地實現司法公正。(江必新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行政法專家)
(本文系作者在全國法院審判監督工作座談會上的即席講話摘要,本報記者 袁祥采訪整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