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周年漸近,媒體攜帶鏡頭又一次蜂擁而至,名人們在行動,心理咨詢師們也在又一次向災區云集。
還記得去年六七月份,災區的心理援助就像一個集市,“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不斷有人到來,又不斷有人離開。他們究竟為何而來?為情結而來者,消費了悲情之后自然會酣暢而去;為榮譽而來者,載譽之時定然會衣錦還鄉;為揚名立萬而來者,鏡頭不在時已無存留價值;為一試身手而來者,發現百無一用后會悻悻而歸;為商業利益而來者,更懂得在合適的時機從前臺表演轉為幕后操縱;為論文數據而來者,問卷收齊之后要急于回家做統計處理……
如今,隨著一周年臨近,外界的目光再一次向災區聚焦。然而,究竟是災區需要我們,還是我們需要災區?
如果是為了他們,就請不要在此刻去驚動他們;如果是為了他們,就請在沒有人關注的時候再去關注他們;如果是為了他們,就請弱化周年,小心呵護那些千瘡百孔的靈魂。
克制,媒體!克制,名人!克制,志愿者們!
因為災區太需要你們,所以請把你們的關懷留在最無人關懷的時刻!志愿行動不是一種“激情”,而是一種“信念”!因為有了信念,所以在激情退卻之后仍能堅持得持久!
是否堅持得持久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你愿不愿意,另一個是你能不能夠。
我們的團隊“全國心理援助聯盟”從去年9月就陷入了經濟困境,艱難地向前推進。有幾家慈善機構曾有資助意向,但都因為“資質”問題而無法實施。2009年3月,終于得到政府正式批復,準許合法注冊,但是無法使用“全國心理援助聯盟”這個政府和各大媒體早已認可、已經具備了一定社會價值的名稱。
更為困難的是注冊需要10萬元啟動資金,如今團隊已經陷入困境,無法拿出10萬元現金,在沒有注冊之前無法接受援助,在不接受援助的情況下又無法完成注冊,團隊正在陷入“雞、蛋”悖論。
團隊探索出的“災后社區心理援助系統協作模式”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肯定。團隊的援助已經讓許多受創傷者受益,現在放棄會導致可以預見的嚴重后果,援助對象需要團隊繼續援助下去。而此時我們已經彈盡糧絕、無以為生,我們的團隊——一個純山寨版的“草根NGO”該如何繼續它的援助之路?
在災區還有“中國心”、“關愛社工”等十幾支“草根NGO”隊伍,他們都在不同援助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他們需要的不是特別批示,而是制度。
中國不缺少志愿者,缺乏的是志愿精神和志愿者制度。
所謂志愿精神,就是要按照志愿行動領域的規定性去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好惡率性而為。
我們不妨一起思考:一個生命垂危的傷員,被一個志愿者背往醫院。走到中途,志愿者宣布,我的志愿行動到此結束,然后把傷員放在路邊,獨自離去,可以嗎?
當然,志愿者可以說:“背你是我的自愿,不背你也是我的自由!因為你并沒有付給我工錢,所以我們之間沒有權利和義務的協約。背你我不會獲取任何酬勞,不背你也不會觸犯任何法律。而且我無償背負了你20公里,腳掌出血,渾身是汗,我的無私行為應該受到表彰,至少我比那些不背的人要高尚許多!”
的確,在理論上這個志愿者做了“好人好事”,但在事實上他并沒有“把事情做好”。志愿者的管理者更應該接受這樣的理念:“志愿行動不是做好人好事而是把事情做好。”
心理援助這一援助領域的規定就是:“如果不能對受創傷者提供長期援助,你不可以開始,如果你已經開始,就要把援助持續下去,直至他能夠重新建立情感支撐系統和生活秩序。”——這是常識。就好像挖掘志愿者在挖掘完成之后就應該離開一樣,心理援助志愿者在開始工作之后就應該留下來。
震后,我在震區做心理援助至今,大家無需感動于我一周年的堅持,堅持的確不是因為高尚和無私,而僅僅是為了把這件事情做好!(劉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