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干24日接受人民網訪談時指出,今后的高考制度將包括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評價,以改變“一考定終身”的考錄方式。
從高考招考方式看,打破“一考定終身”,有三種不同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變一考為多考,集中錄取”,其操作方式是,將一次集中高考,分為集中高考和提前的學業水平測試,然后將學業水平測試和集中高考成績,組合起來,供高校集中錄取。2008年,江蘇地區的高考,即采取這種“高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綜合評價”相結合的錄取方式。表面看,這種方式動態考察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由于在集中錄取中,必須依照分數排序依次投檔,依次錄取(高校大多把學業水平測試等級折合為分數與高考分數相加),而每個考生只能拿到一張錄取通知書,考生的焦慮、負擔,不減反增。有人形象地說,分散高考、集中錄取,是由“斬首”變“凌遲”。而且,這種錄取方式,因投檔分數線、錄取分數線嚴格,學生在大學中轉學受到嚴格限制,十分困難,上述“改變”,結局還是“終身”在高考之后即定。
第二重境界,是“維持一考,變一次錄取為多次錄取”。其操作方式是,基于一次考試成績(學業水平測試成績或者高考成績),高校向考生提出申請成績要求,符合申請條件的考生可以向多所高校提出申請,高校根據申請者的高考成績(或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中學學業成績、綜合評價,結合學校的面試考察,自主錄取考生,考生可拿到多張錄取通知書。例如,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在錄取時,均自主提出620分以上者可以申請,達到620分的考生,若申請以上4校,4校獨立考察申請學生,并發出錄取通知書,學生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后,根據各校錄取的專業、提供的獎學金,再做確認。這種招考方式,學生的選擇權大大增加,學校對學生的考察,也擺脫了分數這唯一依據。更重要的是,這種錄取方式,為學生求學期間的自由轉學創造了條件。
第三重境界,是“多次考試,多次錄取”,其操作方式是,考生一年之中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多次學業水平測試,每次學業水平測試對于高考錄取,具有同等的效用,考生可拿任何一次成績,去申請高校,高校則以這一成績為基礎,綜合學生的中學學業成績、綜合素質進行自主錄取。
我國教育部門所談改變“一考定終身”,還停留在第一重境界。對這種調整,有人擔心錄取中是否存在不公而加以反對,而實際上,這種調整,依據集中錄取規則分析,還根本無法涉及高校的自主招生權,其對考生的影響不是“公平”,而是“折騰”:錄取方式變復雜,而考試焦慮加深、學業負擔加重。
真正打破“一考定終身”,應朝第二重境界邁進,最終實現第三重境界。簡單地說,即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權,擴大考生選擇權,實現考生多張錄取通知書。關鍵在于,能否保證招生錄取的公平。不少人士以當下教育環境無法保證招生公平為由,反對高校自主招生,那么,為何不從保障自主招生公平出發,要求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高校內部管理同步改革呢?如果高校同步實行自主辦學、學術管理、教授治學,建立理事會、教授委員會,所有招生過程公開、透明,自主招生的學生信息詳盡公示,招生公平,并非不可求。
我國的高考改革,不要永遠在集中錄取的計劃框架中,做考試科目的加加減減和考試形式的分分合合,應從受教育者的素質發展出發,突破改革困境,真正打破“一考定終身”。 (作者熊丙奇,上海交大教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