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套“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的反剽竊軟件正在向各大高校推介使用,讓即將面臨答辯的碩士生劉鵬惴惴不安:“這幾天我得把畢業論文再好好檢查一下,把‘引用’的地方修飾下。班主任還特意提醒我們,現在同學們都忙著調整論文。”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全國12575名公眾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于高校引進“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53.4%的人表示悲哀,“本應最純凈的學術領域竟然還得用‘測謊儀’來約束”;22.1%的人認為這可以對學術造假人員產生較強的震懾力;21.8%的人認為這沒什么用,因為學術不端行為不是一臺機器就能制止的。
73%公眾認為職業操守底線被突破首要原因是人們過于追逐利益
反剽竊軟件研發者、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推出這一系統是無奈之舉。反剽竊系統能檢測出剽竊行為,但是并不能遏制剽竊行為。“反剽竊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社會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國家問題。”
“對職業底線的突破不單單是學術領域的問題,這一檢測做法也可以被其他領域借鑒。像是醫院將所有的醫藥價格等信息公開,就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對其進行檢測,看是否存在高抬藥價等現象。”沈陽說。
哪些職業失去操守的現象最嚴重?調查中公眾給出的排序依次為:醫生(74.2%)、公安干警(57.8%)、教師(51.5%)、法律工作者(48.4%)、公務員(47.8%)、新聞工作者(37.6%)、會計師(30.7%)、學者(20.3%)、社會工作者(10.9%)。
哪些職業失去操守的現象最可怕?調查中公眾的排序與對“失去操守最嚴重職業”的判斷完全一致:醫生(82.4%)、公安干警(69.4%)、教師(64.6%)、法律工作者(59.4%)、公務員(46.5%)、新聞工作者(43.8%)、會計師(33.7%)、學者(21.5%)、社會工作者(13.3%)。
對這樣的結果,北醫三院醫生王亮(化名)一點都不意外。他當初來醫院工作,對于病人家屬給的紅包一概不要,結果不僅被同事視為異類,連病人都不敢請他做手術。“后來有同事和我說,現在都是這樣的風氣,在其他醫院也一樣,不要反而會被排斥。我也就慢慢接受了。我現在只能做到不因為紅包而影響治療,這是我唯一還沒被突破的底線。”
由于擔心法律工作的種種潛規則,北京某高校法律專業的劉飛(化名)畢業后進入某市級媒體當了記者。干了不到一年,他發現在這里堅守底線同樣艱難。“我做的是新聞曝光,只希望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卻因此得罪了太多人。最痛苦的是,有時候即使不參與,事情也不會因此轉變,只會完全被排斥在圈子之外。”
“不做假賬”是財務工作者的職業操守底線。北京市一家私營企業會計詹非(化名)卻告訴記者,上學時老師曾說,如果一個學會計的不會做假賬,很難找到工作。他當時不信,工作后卻發現不得不信。“沒干多久,經理就很含蓄地要我調賬,第一次我找個理由拒絕了,可這樣根本干不下去。后來我也就答應了,反正只要保護好自己就行了。”
調查中,73.0%的人認為職業操守底線一再被突破的首要原因是“人們過于注重對利益的追逐,忽略了職業信用的重要性”;其次是缺少法律監管和輿論監督的環境(52.4%);52.3%的人認為是整個社會大環境道德滑坡;41.9%的人感覺職業操守和職業信用的意識還沒有深入人心。
64.8%公眾建議,一旦發現違反職業操守當事人應不能再從事
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大學生村官王立濤,工作快一年了,說起職業操守,讓他感觸最深的是這里的村干部。村干部們從來沒有節假日,每天8點上班,一些村干部5點就得起來忙田里的活兒,因為一個月800元錢的工資根本不夠生活,種田收入才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
“你說他們圖啥?有時到鎮里開會,在回來的路上就開始打電話,到了村里顧不上吃飯先召集大家布置任務,一分鐘都不能耽擱。我覺得他們是最有職業感的人。”這種狀態讓王立濤也受到了感染。“也許這和農村不像城市競爭那么激烈有關,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工作狀態。有點像《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我們社會現在特別缺乏這種精神,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不去想升官發財,也不會為了利益爭得頭破血流。”
調查顯示,43.3%的人認為職業操守底線被突破的重要原因是目前很多資源被壟斷,能夠競爭的機會本來就不多,只能采用非常手段;28.3%的人表示,現在整個社會處于高度競爭的狀態,有些人又急于求成,故不得不突破底線。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雷洪表示,職業操守被突破確實和社會競爭帶來巨大壓力有很大關系。同時也和人們的社會化機制有關,“在香港,學校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發育水平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規律,學校將社會課貫穿從小學至高中整個階段。”
他建議,應該將職業道德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制,注重對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而現在最為緊要的,還是每一行業利用行業協會的力量,建立起嚴格自律的行風、行規。因為行業是每個從業者生存的基本環境,只有基于內部監督才是有效的。行業監督應成為保證從業者職業操守底線的重要環節。
“對違反職業操守的問題就應該發現一個懲處一個。而且要嚴懲不貸。一旦發現,要使其永不得再從事原職業。只有形成這種壓力,才能保證底線不被突破。”一位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員說。
調查中,64.8%的人贊同此觀點。公眾提出的建議還有:制定嚴格的職業操守規定和法律法規(61.1%);建立職業信用等級檔案,信用記錄伴隨每個人一生(59.8%);充分利用輿論監督,對違反職業操守行為進行媒體曝光(59.6%);加強職業操守和職業信用的宣傳教育(49.8%)。實習生 李穎 記者 黃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