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3月20號,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在會見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時表示,在大國當中沒有航母的只有中國,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
這短短的一句話是我國軍方高層就航母問題首次公開正式做的表態。在三天后國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黃雪平稱,中國政府將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認真研究中國是否會建造航空母艦。
這兩則言論一出,立刻成為各方廣為關注的話題,航母究竟有著什么樣的神秘力量?它又為何如此牽動國人的神經呢?
航空母艦不僅是水上飛機場,而且是海上流動的后勤保障基地,具有三大能力:運載能力、遠洋能力、戰場支援能力。航母被認為是軍事大國必須擁有的裝備,也是現代海軍水面戰斗艦艇當中最大艦種和作戰能力最強艦種,素有“海上巨無霸”和“海上巨獸”的美譽。
目前,世界上有9個國家擁有航母,分別是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其中,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11艘航母,而在這9個國家中,又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這6個國家能夠自主建造航空母艦。
幾天前,在人民海軍成立60周年即將到來的時候,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接受了解放軍報和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采訪。在談話中他提到要“大力推進整體轉型,提升海上核心軍事能力”,在談到對未來10年的展望中,吳勝利表示,“中國海軍必須加快推進重點武器裝備建設步伐,要研制大型水面戰斗艦艇、水下自持力和隱身性能好的新型潛艇等新一代武器裝備。”
主持人:
一個月前,當時國防部長梁光烈說這十個字,“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當時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換句話說,就是航空母艦可以有。假如中國要制造航母,造的到底是輕型的還是大型航母,是常規動力航母還是核動力航母?
張召忠:
究竟造多大航母,我感覺最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軍事作戰需求,中國究竟需要一種什么樣的航母來執行剛才我說的三個作戰任務。第二,中國現在有什么樣的技術能力,手里有多少錢,說白了就是這兩個問題。我感覺從這個問題來講,有兩個是可以排除的,一個是超級航母,我始終認為中國發展超級航母,比如十萬噸以上的,核動力推進的,蒸汽彈射的,全球作戰的,這個我們暫時不是太需要。因為我們還不會跑到大西洋、東太平洋,但是那么大的一個國家,造一兩萬噸的,像“獨島”號、“日向”號和我們大國地位是不相稱的。所以我認為我們一定要造,現在技術能力也可以,經濟上也沒有問題,但是到底多大的具體我也不知道,但是從我們的軍事需求、技術能力和我們現在的經費情況,我想大中型航母應該是可以的。
主持人:
但是您剛才把超級航母談到了幾點,除了排量以外,還有像彈射起飛的方式,尤其是美國現在擁有的蒸汽彈射的方式,這些技術難道我們造新型的航母不能夠擁有這些技術嗎?
李杰:
我再補充一下,剛才教授講了大小的問題,從世界范圍來說,動力問題也是先從常規動力,然后逐漸發展到核動力。
主持人:
但是造一艘航母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幾年以后常規動力會不會落伍?
李杰:
可能會存在落伍的問題,但是你必須走這一步,因為包括美國去年才把最后一艘“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淘汰掉,所以你必須先掌握了常規動力以后才能發展核動力技術,包括其他的技術也可以適當的跨越,很多情況要循序發展、漸進的到底。
主持人:
張教授,核動力的航母技術困難嗎?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擁有核動力潛艇了?
張召忠:
中國是世界上在核動力方面發展比較早的,毛主席過去講,核動力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我們1974年第一艘核潛艇就已經服役了,理論上講,核潛艇的技術應該轉移,可以用于航空母艦,但是核潛艇才多幾千噸位,航空母艦如果造五六萬噸,理論上講是不一樣的,當然原理是一樣的。還有說中國可以搞核電站,核電站是和平利用核能,它的鈾濃縮、動力傳輸系統,各方面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從世界各大國來講,發展航空母艦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蘇聯第一代航母是“莫斯科”級,一萬多噸,第二代航母是“基輔”級4萬噸,第三代航母是“庫茲涅佐夫”級,6萬噸,即便是“庫茲涅佐夫”也從6萬噸常規動力開始,第二艘是“瓦良格”,第三艘是“烏里揚諾夫斯科”,從“烏里揚諾夫斯科”第三艘開始到核動力,你想想俄羅斯經過四五十年,最后才過渡到核動力,因為核動力最主要的還不是我們能不能有這個動力,可以推進它,但是核安全問題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如果第一家就開始搞核動力,核安全問題并不是說搞不出來,但是把握性有多大,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李杰:
因為法國“戴高樂”號建造時間前后一共拖了12年,其他世界范圍航母的建造周期大約都是五到八年,法國“戴高樂”號弄了12年,主要原因就是核動力裝置沒有過關,所以出了很多問題,核動力問題是在核動力航母發展進程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主持人:
所以兩位覺得如果我們發展航母,也不妨先從常規動力航母開始做起。如果建造航母,可能還有一些關鍵技術,比如說起飛的技術,剛才我們也談到,現在國際上有滑躍式起飛和彈射式起飛,美國采取蒸汽彈射,應該說是比較先進的,我看到有一些觀點說,如果我們要建造航母,還采取滑躍式起飛,在作戰過程當中可能效率比較低,也就容易落于下風,與其這樣,我們還不如花一段時間走后發優勢,慢慢去研制彈射式的起飛。
張召忠:
這個是有問題的,發展航空母艦從技術上來講,你剛才講得很正確,彈射起飛其實這個技術已經很老了,當時是英國的技術,嚴格來講,滑躍起飛也是英國的技術,從“烏迪”號開始。這個技術被美國拿到專利之后,一直使用,從1944年使用到現在,從第12艘“福特”級航母開始,美國不再用蒸汽彈射技術,改用電磁彈射,美國是經歷了六七十年以后才開始搞電磁彈射。當然如果中國的科學家一開始就從電磁彈射,一家伙就能把大到三四十噸,小到一二十噸的飛機彈射上去,那可以,但是這個技術難度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我們造的是一個戰斗艦艇還是一個實驗性的艦艇,如果我們造一個戰斗艦艇,是不允許這么多高新技術放在一起去實驗的,它沒有把握,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成熟的艦艇,造出來以后就能打仗、就能使用,如果你整天在實驗,一大堆高技術都放在這兒了,哪個都不成熟,今天壞了明天去修,這是不行的,所以這個思路我個人感覺還是有問題,不放心,很重要講一個,裝備可以不太銜接,但是可靠性必須要強,要能打仗,要讓人放心,你不能說一彈射,彈射半截掉海里了,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掉海里了,這不行,再一個就是阻攔,這也是一個關鍵技術。像印度沒有造過航母,現在它開始造,但是使用航母四十多年,我們是沒有造過,又沒有這個傳統,也沒有使用過,當然中國造過一些水泥的航母,那個都是供大家參觀用的。
主持人:
“瓦良格”號現在在大連。
張召忠:
真正的航母沒有造過,我們缺乏航母的建造經驗,也缺乏航母的使用經驗,所以一下說這么高的難度,我想問題還是很大的。
李杰: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就是剛才講,它一個是彈射技術,還有一個就是船體技術,實際上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就是艦載機。因為航母當中最主要的作戰兵器就是艦載機,實際上艦載機是制約整個航母發展最重要因素,所以艦載機不能自行研制或者需要進口,這種情況可能會制約包括彈射技術等等技術的發展。
主持人:
當然我們現在海軍“殲十”自主研制的飛機應該不錯。
張召忠:
但是“殲十”沒有艦上起降的經驗,還有我剛才那個理論,“殲十”以后有可能上艦,但是一開始它在設計的時候是不是有考慮,而且沒有實戰的經驗,第一次就讓他去,這個你得需要膽量,需要技術上的,最好是使用成熟的,曾經上艦過的,而且在上艦過程當中積累一定的經驗,因為艦載機在起飛和降落期間,事故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對于一型武器裝備來講,從各級領導考慮的很重要的還是一個可靠性,技術成熟,而且事故率要小,從這個角度考慮還是比較多的。
主持人:
所以如果我們造航母還是走穩健型的道路。
張召忠:
我個人認為應該是這樣。
李杰:
有的艦載機還得考慮一個,就是你本身最好是雙發,如果是單發,就是一臺發動機的話容易出事故,還有它的機翼折疊,可能像“殲十”,沒有像剛才張教授說的,你設計的時候就沒有考慮,比如艦載機來考慮,可能這些方面就沒有考慮進去。
主持人:
如果要造航母,這個機翼折疊的技術必須解決,像“殲十”這個技術就必須改造。
張召忠:
我們平常看電視、看電影都在飛行甲板上一大堆都擺在那里,那是照相用的,真正的要放在機庫里面,都放開著翅膀,機庫能放幾架?必須要折疊,但是機翼折疊不是核心技術,這個可以解決。
主持人:
兩位應該都參觀過國外的航母,因為它目標比較大,一般情況下防護起來現在有什么高科技手段?
張召忠:
航空母艦的防護現在有三個:
第一,外形的防護,通過隱身,艦艇外形的設計,“福特”號航空母艦和“尼米茲”相比,外形各方面,比如雷達波射來之后,他可以通過稀薄材料、透玻材料和45度的斜角,通過這些技術,它可以讓電磁波不形成反射,一個10萬噸的航母在雷達熒光屏上如果原來不隱身,可能反映成一個高爾夫球這么大,但是經過隱身之后,反映可能是一個小米粒這么大。
第二,水深降噪技術,降低你的水深信號,讓敵人的潛艇跟蹤的時候,可能就會減少被探測的概率。
第三,電磁輻射技術,把你的電磁信號降到最小。
主持人:
還有可能護衛艦。
張召忠:
那都是可見的,一般要有四到五艘水面艦艇,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護航,另外水下要有一艘到兩艘核潛艇。
主持人:
不管怎么說,我想中國現在確實是到了應該擁有航母的時候,就像梁光烈部長所說的,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如果中國可能制造航母,請兩位嘉賓給我們中國的航母取的名字,會起什么合適,因為我們現在知道從新聞里熟知的導彈驅逐艦到護航的,“武漢”號、“深圳”號,我們的航母用什么比較好?
張召忠:
最終起名字當然是由海軍黨委報中央軍委批準,我們在這里瞎猜也沒有什么科學依據,但是我感覺我們的護衛艦、驅逐艦都有它的規律,比如按照城市有的是按照是地級市,有的是按照大城市,如果征求我個人的意見,中國的航空母艦按照什么樣的起,我個人認為應該按照國家領導人的名字,美國都是這樣,“里根”號、“華盛頓”號、“艾森豪威爾”號,最新的是“布什”號這個,按照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號。
主持人:
李先生,您的意見呢?
李杰:
我個人的意見,我先全民投票,投票以后看看大多數人的意愿,我覺得可能能代表我們大家心聲的。
主持人:
我覺得您的提議跟我的想法真是不謀而合,我覺得真的有點像贈臺大熊貓的時候,如果航母第一次能夠在全民當中通過投票的方式產生,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非常感謝兩位嘉賓今天做客我們演播室,針對中國有可能建造航母這樣一個話題進行分析和評論,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我們本期節目,明天再會。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