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不能要求公民對政府官員的批評百分之百準確,否則只會從根本上將公民的批評權、監督權徹底取消。
4月19日《南方都市報》報道,河南靈寶青年王帥網上發帖舉報政府違規征地,以涉嫌誹謗罪被刑拘8天,在輿論的持續關注下,靈寶警方被迫改正錯誤,有關責任人受到處理。同樣是在網上發帖曝光政府違規征地,內蒙古男子吳保全兩度被鄂爾多斯市警方跨省抓捕,并以“誹謗他人及政府”的罪名被判刑1年,吳不服而上訴,在未新增“犯罪事實”的前提下,刑期竟然被加至2年。
《刑法》規定,誹謗罪屬自訴案件,告訴的才處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在“彭水詩案”、“稷山文案”直至“ 王帥誹謗案”等案件中,地方政法機關為了給公民套上“ 誹謗罪”,尚需給公民扣上“ 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帽子,將原本須由被“誹謗”的政府官員提起自訴的案件,改由政法機關直接介入。雖然這樣做實際上毫無道理,但畢竟多少還考慮到要適合法律條件,以套用法律上規定的罪名。
而在“ 吳保全誹謗案”中,在地方政府和政法機關的干預下,鄂爾多斯市地方法院竟然在判決書中稱吳保全“誹謗他人及政府”,這無異于在《刑法》規定的罪名之外創造了一個新的罪名——誹謗政府罪。這實在是法律的恥辱,是司法機關的恥辱,令法治為之蒙羞!
法律不能要求公民對政府官員的批評百分之百準確,否則只會從根本上將公民的批評權、監督權徹底取消。即便公民的批評有不當或失實之處,由于政府官員享有充分的公權資源和話語渠道,完全有條件以適當方式(如舉行記者招待會、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予以澄清,而大可不必針對公民提起名譽、隱私及誹謗侵權訴訟。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名譽和形象建立在法治與公信基礎上,不會因為公民的批評而嚴重受損,因此,政府作為公法人,不具備私法人享有名譽權的基礎,政府更不能針對公民提起名譽侵權及誹謗侵權訴訟。
概言之,政府官員理當具有比普通人更強的“抗誹謗能力”,政府則根本不可能受到“誹謗”,所謂“誹謗政府罪”純屬無稽之談。孟子說,“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如果一個地方政府將“ 誹謗罪”發展成打壓公民批評的法寶,如果一個地方法院公然創造出“誹謗政府”的罪名,這只能說明,他們其實并沒有受到什么誹謗,而不過是濫用權力“自我誹謗”、“自取其謗”罷了。(潘洪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