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彭州四月九日電 題:科學規劃引領災區高水平重建
中新社記者 林永傳
震撼全球的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因為損失慘重,而使災區的重建工作千頭萬緒也千難萬險。然而,在千頭萬緒的重建工作中,災區各地都將科學規劃放在了首位。
汶川大地震周年前夕,隨福建采訪團深入四川災區采訪,所見所聞讓本社記者深切感受到: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到災民家園的重建,再到災后生產的恢復,一切都在科學規劃的引領下,高水平地進行。
隸屬成都市的縣級市彭州是福建對口援建的地震災區。當抗震救災轉入重建階段一開始,福建就動員上千名規劃人員,編制了《對口支援彭州市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建設規劃》,在全國十八個援建省中最早完成了三年援建項目規劃編制。
彭州市所屬的龍門山風景秀麗,這個國家級的旅游景區地震前每年都吸引數十萬人前往避暑度假,但大地震讓景區遭受毀滅性的破壞。福建的援建者為此請來了旅游規劃方面有較高水平的臺北建筑師工會,編制了該市丹景山十八平方公里的旅游概念規劃。福建的規劃人員還承擔了該市五個重災鎮的旅游發展規劃。
成都市是中國內地首個統籌城鄉發展的改革試驗區。自然而然,成都用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和辦法,以科學的規劃,引導災后重建。地震發生后便在彭州指揮搶險和重建的中共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朱志宏介紹說,成都動員了數千人的規劃隊伍,對全市各災區的重建進行了科學的規劃;各援建省也派出規劃師進行規劃援助,福建就有十二位規劃專家到彭州協助規劃審批。
在四川災區,談及災后重建,從省、市官員到最基層的村官,都在講科學規劃的引導:目的就是欲讓重建后的災區,實現跨越和提升,而不是簡單的恢復。
在地震震中映秀鎮漁子溪村,自稱沒讀過幾年書的村支部書記蔣永福,用手提電腦向記者演示了天津大學規劃設計院幾易其稿規劃的該村重建方案。他說:“重建后的漁子溪村,將是一個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的旅游村莊!
“宜聚則聚、宜散則散”,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災民住宅的建設,使災民的生活環境和品質有根本性的改變和提高。一個個災民安置點成了風景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的花園洋房小區;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場所的布局,也在重建中得到了科學的調整……
“大地震的發生是巨大的災難和不幸,但我們要將不幸后的災區重建視為巨大的機遇,使災后的四川,家園更美麗,生活更美好”,這是記者在重建中的災區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