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杭州市交通管理部門試點規范市民拼車出行,成為國內第一個政府鼓勵市民拼車出行的城市。一個月之后,這一政策在兩個試點單位遭到冷遇:僅兩人報名,沒一對真正達成拼車意向,這與“拼車新政”討論時的廣受期待形成了鮮明對比。
拼車條件受質疑
要求雙方都有車成最大制約
拼車的需求在城市里一直存在。照理說,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拼車更應該受到市民青睞。然而,在杭州兩個試點施家花園和東部軟件園,為什么僅有兩人報名呢?
家住城西丹桂花園的波斯汗(網名)之前已有一年多的拼車經歷。他每天上下班都需花費一小時,就買了輛小車。巧的是,同一個小區的鄰居剛好同路,兩人的辦公樓只差了5分鐘路程。“我有車,他沒車,剛好拼車,對方每月付我200塊油錢。不但大家實惠,堵車時還有人聊天,一舉兩得。”
而他這樣“一舉兩得”的拼車,不在杭州政府的鼓勵范圍之內。目前杭州公布的拼車方案規定了3個前提:雙方都有車、不涉及錢、自愿。波斯汗認為“必須雙方都有車”這一條不太合理。都有車的話,誰會為省一點油費就拼車呢?而且要求“不涉及錢”,誰能無償服務呢?
記者了解到,兩個試點的私家車普及率較高。在施家花園,社區做了不少宣傳工作,但一直沒有接到報名信息。另一試點東部軟件園,還在論壇上專門設了一個拼車版塊,效果同樣不佳。自3月4日接受報名以來,兩個拼車試點各只有1人報名。
“想拼車的人,其實大多是沒車的人。”波斯汗說,現在恰好把這部分最需要拼車的人排除在外。
杭州市交通局有關人士解釋,有車的人為無車的人提供服務,就變成一種搭乘性質。既達不到減少私家車出行的目的,也容易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拼車名義從事非法營運。
拼車程序較繁瑣
事故糾紛如何協調仍未明確
拼車的后顧之憂不少。首先是安全。拼車時萬一發生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糾紛如何協調,責任如何界定?這一條,新政并未涉及。
一位私家車主提出,私車是個人空間,與拼車者發生摩擦怎么辦?拼車無償,但若一人開的是“寶馬”,另一人開的是“普桑”,是否該貼補差價?
波斯汗認為,他能拼車一年多,一是方便,二是熟人。沒有這兩條,也很難堅持。“如果要繞路接送,再多給錢,我也不樂意。畢竟錢還是小事,買車就是為了方便。”很多有車族都表示了同樣的觀點。
還有車主提出,如果無償拼車,誰來約束彼此的行為?比如,這個月輪到自己開車,每天按時完成了接送任務,下個月輪到搭別人車的時候,如果車主剛好出差或有事,耽誤幾天,能不能向對方要補償?拼車者的生活習慣不同,容易造成摩擦,這些都成為有車市民參與拼車的顧慮。
此外,拼車程序比較繁瑣也令拼車族望而卻步:首先需申請報名,填寫“拼車人員信息登記表”,再統一由社區和園區管理委員會匯總、發布信息。“拼客”自愿“配對”成功后,將相關資料送往杭州市運管局備案,或根據雙方意愿簽署拼車協議。
于是出現一種聲音:政府管錯了。一名網友留言說:“對門鄰居有車,我愿意付錢拼車,交通局怎么管?拼車登記備案制度,更有煩勞民眾之嫌,就拼一兩次車,誰愿意專門跑這一趟呢?”
相應優惠沒體現
呼吁政府舉實措推動拼車
杭州鼓勵拼車,不僅是為緩解交通壓力,很大程度是考慮環保,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據了解,目前杭州有機動車46萬輛,其中私家車36萬輛。如果私家車有10萬輛參與拼車,以一輛車每月節約100升油計算,一年能節約6000萬升汽油。按每消耗1升汽油排放2.5公斤二氧化碳計,一年總計能減少1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說為了環保,舉手之勞可以,拼車是需要經常磨合的,有很多小麻煩,很難堅持下去。除非拼車能帶來更大方便。”波斯汗認為,如果政府能出臺實實在在的鼓勵政策,比如,拼車車輛停車有優惠,在早晚高峰能進入公交專用道,單雙號限行的時間和地段具有行車優先權,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市民參與拼車。
“給新政提個意見,就是政府規定了對拼車者的要求,但卻沒有相應的優惠,只是允許拼車,不能鼓勵拼車。這方面可以參考國外的好經驗。”在國外生活過的市民蔣小姐也說。
據了解,很多國家都鼓勵拼車。在美國,車中有兩三個人就可在專用車道行駛,私家車若常年搭載人的話,汽車保險費還會有一定的優惠。在新加坡,交通高峰時空車上路要被罰款,私家車中乘坐少于4人,就需要辦理通行證,以此鼓勵民眾拼車。
目前,杭州市交通局正對拼車政策進行詳盡的論證和設計,“政府不僅要把拼車行為規范起來,還要通過授予拼車族更多‘特權’,來大力倡導這種有益城市的環保行為。”杭州市交通局行業管理處處長陳捷說。
“熱望”為何“遇冷”(子夜點評)
紀雅林
杭州拼車新政,呼聲甚高卻應者寥寥。出現這樣的結果,從管理部門的角度看,是符合條件的人太少;從“拼客”的角度看,是政策不切實際。“拼客”提出的許多意見,有的看似可笑,但都是現實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回答,鼓勵舉措也不夠務實,熱望的人們不免冷了心,新政遇冷也是自然的。
一項涉及面廣的政策出臺,必須經過詳細的調查、周密的論證。了解民心所向、民生所需,注重細節,才談得上人性化,否則,用意良好的政策就有可能“跑偏”,有可能“折騰”,不僅達不到目的,也會讓群眾失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