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刃劍”問題,可通過法治和公民教育解決
集眾多優點于一身的網絡,也有它的缺陷。
最致命的缺陷在于:信息的準確性無法核實。網絡的開放性也就帶來了它的一個負面結果,即虛假信息的泛濫。它妨礙人們獲得真實信息,導致人們形成與現實不相符合的意見,嚴重的還會使人們產生思想上的混亂和極端的行為。網絡也為謠言的產生提供了技術條件,有的謠言發布者出于種種目的,在網上對政府和政府的政策加以誹謗和詆毀,混淆人們的視聽,影響國家正常的政治生活。開展輿論監督的前提,就是要保證信息的暢通和真實無誤的傳播,而虛假信息的存在,嚴重影響輿論監督的效力。
其次,網絡輿論中的情緒性言論較為突出,網上存在不少發泄情緒的偏激言論,甚至還有進行謾罵和人身攻擊的帖子。如果在“監督”的過程中,偏激或者極端的情緒化觀點占了上風,無主見的群體成員的情緒就會受到影響,被偏激的觀點所感染,造成人多勢眾的局面,原本的輿論監督就會變成非正常的輿論暴力。
正因為如此,有人指出,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它推動文明進步的一面,也存在傳播不良信息的一面,時常夾雜著謠言和不滿情緒的宣泄。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孫柏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網絡的大眾化和匿名性,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民主,毫無疑問將促進公民對政府的監督,促進社會良性發展,但也正是由于其匿名性的特點,使得一些人發言不負責任,“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善意的,但不排除有些人出于個人目的,在網上發表不實言論,而經網絡迅速傳播后,會形成很壞的影響!睂O柏英認為,網絡輿論消極的一面應當引起重視,要防范不良信息迅速傳播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袄习傩沼袝r候是盲動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辨別力,一些聳人聽聞的信息特別容易鼓動人們,會導致社會傳染效應,在問題澄清前已經形成嚴重問題,再想改變就很難了!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傳播系教授展江也認為,互聯網不是專業媒體,信息傳播者很可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對于真實、客觀、公正、平衡、全面這些新聞價值要素不一定理解,因此,在傳播過程中可能會造成信息失真。
與此同時,濫用網絡監督,侵害公民隱私權、名譽權的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網絡輿論的上述缺陷,導致網絡輿論監督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都無法與傳統的媒體相比。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8年8月發布的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大部分網民傾向于認為網絡內容可信度一般,認為可信和非?尚诺膬H占15.7%。這說明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互聯網持懷疑態度。而媒體在輿論監督中所起的作用,恰恰應是建立在公眾對它的信任之上的。
雖然如此,人們對于網絡輿論監督還是寄予厚望。展江教授就認為,“盡管互聯網魚龍混雜,但不能因此抹殺它的貢獻和功勞,如今網絡已經成為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新聞來源和最早的黑幕揭發者。如果沒有網絡,不知有多少礦難難見天日,不知有多少食品安全事件繼續被忽視。所以,我們要感謝互聯網,而對存在的問題,則需要通過法治和公民教育來加以解決!睂崿F雙劍合璧,傳統媒體快跟上
網絡輿論監督的優勢已經日益受到政府和公眾的重視,其地位的重要性也正在得到提升,相比之下,傳統媒體的作用似乎正逐漸被淡化。但大量事實表明,在強化網絡監督的同時,也不能否定或輕視傳統媒體在監督中的作用。網絡輿論監督力量的充分發揮,依然有賴于傳統媒體的聲援和跟進,只有加強二者的合作,才能使我國的輿論監督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網絡的確具有傳統媒體無法企及的傳播優勢,然而,當前我國網絡媒體專業報道的能力畢竟有限,而相比之下,報紙等傳統媒體在事件的調查報道、原因分析、經驗總結等方面更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更能形成高質量的輿論監督。
由此可見,網絡與傳統媒體在監督過程中都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在對共同關注的事件的監督過程中,二者有相互取長補短的需要。為了促使監督效果的最大化,二者也應當在監督過程中相互配合。
縱觀以往網絡監督重大事件可以發現,在眾多事件的監督過程中,傳統媒體的參與在輿論影響上的作用依然是互聯網無法做到的。幾乎所有的網絡事件的解決,都是傳統新聞媒體和網絡媒體共同合力的結果。不能以網絡監督而否定傳統媒體監督,兩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輿論監督更加有效、有力。
因此,網絡監督除了網民互動、網網互動,還需要加強與傳統媒體的互動,形成輿論監督的合力。要把互聯網在監督初始的即時揭露功能、傳統媒體報道的深入發掘功能和擴大影響的能力、網絡交流平臺在大眾言論信息方面的整合功能三方面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努力促進新老媒體更默契的合作,共同促進我國輿論監督事業的發展進步。 (李國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