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會見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時表示,中國是惟一沒有航母的大國,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外電評論說,這是中國防務首腦首次向世界表明,中國將建造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海上巨無霸”
航空母艦,是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為軍用飛機提供起飛和降落,也稱“航母”、“空母”,原蘇聯則習慣稱之為“載機巡洋艦”。
航空母艦不僅是“水上飛機場”,而且是海上流動的“后勤保障基地”,具有三大能力——運載能力、遠洋能力、戰場支援能力。航母被認為是軍事大國必須擁有的裝備,也是現代海軍水面戰斗艦艇中最大艦種和作戰能力最強艦種,素有“海上巨無霸”或“海上巨獸”美譽。
從作戰來說,航母最為理想的戰斗方式是利用艦載作戰飛機,把敵人消滅在距離航母數百公里之外的海域或空域。航母問世以來,已發展成艦機結合、攻守兼備、機動靈活、堅固難損和高技術密集的多球形攻防體系。
航空母艦不單獨行動,由其他船只配合行動,合稱為航空母艦艦隊,也稱航空母艦戰斗群。配合船只包括: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主要為航空母艦提供保護。此外,艦隊中,還配合有潛艇進行偵察和反潛。上述艦艇自身也攜帶進攻武器,如巡航導彈等。航空母艦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里的核心艦船,有時還作為航母艦隊的旗艦。
目前,全世界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有: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巴西、印度、泰國等。其中,美國是擁有航空母艦最多的國家。多年來,擁有航空母艦不僅是一個國家海上軍事實力的象征,而且是維護國家海空利益的需要。
中國人的航母情結
新中國成立第二年,美國航空母艦就在臺灣海峽覬覦。受實力所限,當時中國制定的是積極的防御軍事戰略,以及在此戰略基礎上形成的近海防御戰略,使中國海軍更多關注發展近海作戰艦船。
不過,這并不是說中國根本不想發展和擁有航空母艦。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劉華清在他的回憶錄中曾經透露,人民海軍早在1970年就開始論證建造航母。
1973年10月25日,周恩來總理在同外賓談到主權時說,我們的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領,沒有航空母艦,我們不能讓中國的海軍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輩子軍事、政治,至今沒有看到中國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艦,我是不甘心的啊!
多少年來,建設和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成為多少中國人的夢想和追求。他們中,不僅有老一輩革命家,也有普通公民,其中,包括眾多青少年,他們是“航母追星族”、“航母發燒友”。
發展航母提上議事日程
多年來,中央軍委領導都關注航母建設和發展,有關領導曾多次要求,在航母的發展上,要把預研費、研制費、裝備費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強調要和既定的艦船、飛機、武器、電子裝備發展規劃結合,而不是都在航母大項目里專門安排,以避免項目過大,上級領導無法詳細了解,難以做出科學決策。
中央軍委批準海軍和有關的工業部門專家,先后赴法國、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國,考察發展航空母艦的經驗和教訓。有關國防工業部門從俄羅斯聘請航空母艦設計專家到中國,介紹建設航母經驗,與中國有關專家和學者交流。
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有關部門引進了部分設計技術資料,對航母的關鍵配套開展預研,取得明顯進展。總參謀部和國防科工委多次對考察、引進、預研等工作,進行周密分析、論證、評估。
20世紀90年代末期,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人們越加認識到發展航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國人大代表、海軍原政委胡彥林上將,今年“兩會”期間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說:“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有權根據需要決定是否建造航母。”
人們希望中國自行研制的航空母艦早日問世,相信中國有能力建造航母。因為,中國裝備制造技術水不但有新的飛躍,而且造船業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早在2007年初,當時的國防科工委新聞發言人就明確肯定:“中國具備制造航空母艦的能力”。(楊民青)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