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交錢入會,每年8000元到2萬元不等,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大多稱消協)可以幫助企業屏蔽掉消費者在3·15網站的投訴。這條新聞,著實讓消協又一次成為公眾輿論質疑的對象。
一些消協背信棄義,見利忘義,出賣消費者,背叛自己成立時的宗旨,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中國消協亂賣“3·15標志”在前,導致歐典地板事件,最終被政府收編成地地道道的官方組織,每年從政府稅收中給他們700多萬的經費開支。前有車,后有轍。既然中國消協可以亂搞,走一條“殺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一些地方消協當然也愿意以此為榜樣,亂搞一氣,最后由政府拿納稅人的錢“招安”。
中國的納稅人,養著政府就挺累的了,還要額外納稅養一堆名目繁多的群眾性組織,包括消協、作協、美協等。對于各類社團組織,政府當然可以通過批準的人大預算,有所選擇地給予一定的經費補貼,但要遵循“三公”原則,公開、公正、公平。“三公”做不到,起碼也要一公:公開。各類社團組織每年從政府拿到的經費是多少,要公開透明。我們納稅人至少可以知道,這些社會組織、民間團體,非政府機構,每年拿到多少錢,干了什么事,納稅人是否當了“冤大頭”。一年又一年,黑不提白不提的,納稅人的負擔日漸沉重,各類從財政支出的非官方機構繁衍滋生,什么時候是一個頭呢!
像消協這類組織,消費者可有可無,你為消費者做事情,就有存在的價值。做不了什么事情,趁早關門。我知道,消協淪落是早晚的事情,只是沒有料到他們這么快就自絕于人民。多少機構,打著各式各樣動人的旗幟,最終走向自己成立宗旨的反面,但都沒有消協這么快。消協本來是為受害的消費者服務的,還打出“娘家人”的招牌,結果是與坑人、害人的企業狼狽為奸,企業給消協的錢,最終還不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即使消協不從企業拿錢,從政府拿錢,仍然是消費者的錢、納稅人的錢。我們的稅收里,已經養了工商、質檢、衛生等理應保護消費者、納稅人的政府部門,有必要再多掏一筆錢養活消協嗎?
消協必須回歸非盈利性社會公益團體的初始,并且也要有競爭。各地不應只有一個消協,大搞壟斷性代表、惟一性代表,一旦背叛、出賣消費者,消費者別無選擇,只能任由他們背叛、出賣。每個地方多搞幾家消協,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誰真正代表消費者的利益,誰真正為消費者說話、替消費者辦事,消費者就投它的贊成票。否則,消費者就可以拋棄它。各類消協組織,應當通過為消費者服務,代理官司,提供律師服務,或出版有關消費方面的出版物等,獲取經費開支。為了取得消費者的信任,經費開支及來源都要公開、透明、干凈。倘若你要從企業收錢,為企業服務,這也完全可以,你改稱行業協會或商會。你要從政府大把拿錢,像中消協那樣,應當更名第二工商局(所)。天下的壞事,莫過于掛著羊頭賣狗肉,既當性工作者,又立牌坊。如果允許這么亂干,性工作者們也會打出“為消費者服務”的旗號,公開操持皮肉生涯。(蘇文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